2月20日,由威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威海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六维看威海·文旅Top10评选”活动正式启动,为期15天。通过评选,推出威海十大名山、名岛、名湾、浴场、名村和名树。
按照“有历史、有文化、有景观,可旅游体验”的原则,从全市185个古村落和200多个美丽乡村中筛选出15个名村候选项,最终评选出“威海十大名村”。
按照“树龄长、树种特,具观赏价值,可旅游体验”的标准,从全市近700棵古树名木中筛选出15个名树候选项,最终评选出“威海十大名树”。
让我们一睹这15个名村、15棵名树的芳容吧~
名村篇
王家疃村
王家疃村地处环翠区里口山风景名胜区。于明代建村,本名后里口,因大量王姓村民在此居住,改名王家疃。
该村庄依山而建,傍河而生。沿河两岸排开百十户人家,出门望见的不是青山如黛,便是潺潺溪流,宛若画境,美不胜收,被誉为威海的“桃花源”。
近年新打造的乡村美学堂、琴舍民宿、柿园民宿等精品项目,更吸引着众多城里人醉心其中,不愿归去。
慈口观村
慈口观村位于文登区高村镇。明万历年间,周姓立村,因所邻道教名观慈口观,得名慈口观。
有300多年历史,村内现有八路军兵工厂、金岭寺等历史遗址、遗迹,文化底蕴深厚,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的重要生产地。“一房一院一特色”的温泉民宿,以别具特色的禅宗文化理念打造回归田园、返璞归真的诗画意境。
万家村
万家村位于文登区高村镇。元末,万姓来此定居,称万家庄。因清代文登首富梁氏家族数代营建的宅第——梁氏庄园而闻名。庄园集山西晋中、云南滇西、山东胶东三地建筑风格于一体,在国内实属罕见。为威海最大的地主庄园、最大的古建筑群,至今仍保留着昔日高官巨贾的威严与矜持。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六度寺村
六度寺村位于文登区界石镇。隋开皇三年,在此建六度禅院,因寺得名。村内有两寺一庵,六度寺为昆嵛山区现知最早的佛寺;无染寺,为胶东名刹;金水庵,又名智慧庵,为道士修炼之地。
走进以“六度寺、梧桐庵、三瓣石”三村共同打造的现实版桃花源“慢享樱桃谷 ”,游览禅意谷,漫步林萌小道,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写意生活。
院夼村
院夼村位于荣成市最南端的国家AAA级景区——铁槎山南麓,三面环山,村南临海,村民世代捕鱼为生。明天启五年(1625)建村,因村临院夼寺,故得此名。每逢谷雨祭海,渔民纷纷涌向龙王庙,摆供品、颂祭文、放鞭炮、焚香烧纸、面海跪祭、三拜九叩,隆重虔诚。大街小巷,渔姑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烟墩角村
烟墩角村位于荣成市俚岛镇,因明初抗倭在村东设烟墩,得名烟墩角。
该村以“天鹅村”响誉国内外,每年数千只天鹅抵此栖息越冬,“万顷湖天碧,一池雪花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摄影。这里,渔家风情浓郁,可在海草房中尽享渔家美食,也可随船出海,体验耕海牧渔的乐趣。村南的花班彩石形成于5亿年前,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称。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车脚河村
车脚河村位于荣成市石岛西部,毗邻赤山法华院。以河为界,分为南车、北车和西山。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著名的“花村”。以“三百人家皆花匠”而闻名大江南北,已有300余年养花历史。目前,花村规划建设了38处景观景点,改造了50户禅意养生民宿,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常驻于此,花海的魅力为其提供无限创作灵感。
牧云庵村
牧云庵村位于荣成市石岛湾西。因村中一桥“步云桥”、一路“牧牛大道”,得名牧云庵。
该村三面群山环抱,南临碧海。自清末以来,剪纸、绘画蔚然成风,1987年被山东省美协授予“画村”,宋氏三兄弟是著名代表。年画、国画创作已成为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步入村中,宛如走进一个美术新天地,众多知名画家和大中院校学生来此写生、创作。
大庄许家村
大庄许家村位于荣成市俚岛镇,建于明崇祯年间。金海岸、纹石滩、海草房、渔家巷子、许家祠堂等为“大庄许家人居八宝”。这里的胶东渔村传统建筑——海草房成排连片、错落有致。潮声起落中,海浪吞吐着胶东半岛最大的鹅卵石石滩——纹石滩金海岸。目前,村子对158座海草房进行了修缮,大力培植特色民宿、艺术采风和影视拍摄产业。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东墩村
东墩村位于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宁津街道。村南500米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所建烟墩,以此命名为东墩。村内谷牧旧居是典型的胶东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谷牧展览馆包括谷牧旧居、谷牧传记馆、民俗馆、孔子学堂四部分,形成“一院一主题、一馆一特色”的海草房主题院落群,为省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东楮岛村
东楮岛村位于石岛湾最东端,建于明万历年间,因村位于楮岛,故以岛命名。
为中国最美古村落。胶东传统生态民居——海草房,以石为墙,海草为项,冬暖夏凉,百年不腐,被誉为“生态民居的活标本”。阳光、沙滩、海草房孕育出浓浓的海岛渔家风情。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留村
留村位于荣成市宁津街道办。元朝程氏始祖盼后裔世代留居此地,命名留村。已有近700年建村史,拥有国家级保护文物——元化古墓群。
群山环抱中的留村,处处透着小家碧玉的美。虫鸣、流水、不时传来的牛羊叫声和放眼望去的大片绿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世外桃源。
东尚山村
东尚山村位于乳山市诸往镇。因地处尚山脚下,得名东尚山。
该村是乳山河的发源地,明朝古戏楼台、古石碾房与村内近百座百年民居组成东尚山古建筑群,为胶东稀有。石板路上的点点青苔与明朝古建筑群相映成趣,古意盎然。路旁的石碾石磨静静地诉说着田园生活的恬静美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下石硼村
下石硼村位于乳山市诸往镇。因位于上石硼之下,清康熙年间,取名下石硼。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枪械维修旧址、兵工厂、秘密医院、北海银行等红色建筑遗址为世人讲述“红色密营”的故事。南天门、五峰楼、棋盘石、九龙水库等自然景观秀美壮丽鬼斧神工,被称乳山“小三峡”。植被丰茂,孕育出特有的“蜜蜂谷”。是生态旅游、民俗体验和红色教育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田家村
田家村位于乳山市崖子镇。村内青砖黑瓦、古朴院落、通幽小巷,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
走进胶东育儿所,仿佛回到7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扫荡”和多次迁徙过程中,所有乳儿无一伤亡。在遍地炮火中,孕育着生命的希望,乳娘精神饱含着人性的温暖,愈久愈动人。
名树篇
刘公岛“龙柏三兄弟”
此三株龙柏,位于刘公岛甲午战争陈列馆东约300米处,树龄均300余年。
三株龙柏株距很近,被称为“龙柏三兄弟”。整个树群枝叶密生,均匀分布于四周,虬枝蜿垂,几近地面,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原英海军舰队司令避暑别墅位于“三兄弟”北侧,英租威海卫期间,英太平舰队司令每年来刘公岛避暑时,喜欢在该龙柏树下纳凉。
刘公岛“子母藤”
该紫藤生长于刘公岛丁汝昌寓所内。树龄120余年,系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迁入寓所当年亲手栽植。意借紫藤明志,尽忠报国。该树老干虽已枯死,但新枝虬曲,枝繁叶茂,众枝齐心合力长成直立粗壮的树干,成了一棵典型“子母树”,是见证北洋海军建军的活文物。
王家疃“龙爪槐”
生长于环翠区张村镇王家疃村,树龄500余年。
明成化年间,时任威海指挥佥事的董逊始建董氏山园,该龙爪槐生长于此山园。山园于明末曾遭火灾,近代又遭受三次大的破坏,仅存此树依然生长。该龙爪槐树干与树杈的交汇处,形成一个形如象头的“树疙瘩”,“鼻子”“眼睛”“耳朵”都非常清晰,神态逼真。
林家院银杏
此树生长于温泉镇林家院后山,树龄1100年。
据《威海市志》记载,崮山寺(圣寿院)建于唐朝,距今至少1100余年,这株银杏树在建寺时便被栽植。今庙宇不复存在,该古树依旧挺立,枝繁叶茂,长势良好。
无染寺白玉兰
此树生长于文登区界石镇无染寺,树龄300余年,为威海最古白玉兰。传说这株玉兰树是天宫一名叫玉兰的仙女化成的,讲述了仙女玉兰和英俊少年石娃的神话爱情故事。在这株玉兰身上,人们赋予它美丽的传说,寄托了人们对此花洁如美玉的偏爱,对圣洁爱情的赞美。
圣水观”双胞胎“银杏
此树生长于荣成市圣水观景区玉皇殿前,树龄850余年。为道教全真派七子之一王玉阳在此修炼时亲手栽植,是非常少见的阴阳双胞胎银杏树。此树至今枝繁叶茂,树干需五六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年产果1500多斤。
东苏家朴树
此树生长于荣成市宁津街道东苏家村西,树龄700年,是威海境内树龄最古老的朴树。古树生于石缝之中,与巨石融为一体,因为树干中部的树姿酷似一老妪,村民尊其为“老婆婆树”。
苏山岛朴树
此树生长于荣成市人和镇南部苏山岛,树龄190余年。
该树为少见的两株一体,树干略弯曲,生长旺盛,如一巨大盆景,是岛上一大景观。古树旁石头凉亭,简约古朴,凿纹与风蚀之痕相融,居高临下,颇为壮观。
万家国槐
此树生长于乳山市冯家镇万家村,树高18m,基径165cm,冠幅20m,树龄1200余年。据传,唐朝中和年间,黄巢起义军曾在该国槐树下栓过马。树的东北部有座山,当地农民叫“黄到顶”。电影《苦菜花》、《山菊花》,电视剧《血染的土地》等均在此古树下拍摄。
万户胶东银杏第一树
此树生长于乳山市大孤山镇万户村,树龄达1200余年,是胶东最古老的一株银杏树。
大树内“塔”外“伞”形,有“千手观音”“宝塔居住观世音”之称。据史志记载,宋代岳飞抗金时期,曾有抗金志士藏于此树,躲过金兵追捕。方圆几十里的村民敬树如神,每逢节日或有喜事,都在此树挂彩贴红,以求吉利。
西北庄藤抱朴
藤朴缠绵200多年的稀世古藤位于于乳山市夏村镇西北庄村委会院内。紫藤树龄270余年,朴树树龄200余年。紫藤为清乾隆(1736年)年间所植,后来该户主人又在旁边栽上一株朴树,藤随朴树攀援生长,树藤相依,粗壮茂盛。现在朴树高大茂盛,紫藤飞绕盘旋,景象非常壮观。每当四五月份,紫藤花开时节,簇簇紫白色的藤花,宛如串串晶莹的葡萄挂在树上,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瑞木山流苏“四月雪”
此树生长于乳山市冯家镇瑞木山村东,树龄300余年,为威海市树龄最大的流苏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烟威地区仅此一株。树高12米,胸径54厘米,有三大主枝。
每年农历四月,满树白花,如覆霜盖雪,清丽宜人,故又名“四月雪”。当地人赞扬其坚硬身材,学习其洁白品质,欣赏其美丽身姿。
东车门夼木瓜
此树生长于高区初村镇东车门夼村南的老庵山上,树龄600余年。据村里老人讲,村民来此定居前,就已有这株树。该古树为当时尼姑庵的老尼栽种。时光流逝,传说中的尼姑庵早已不在,只有这株木瓜树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至今还开花结果。
李家夼毛白杨
生长于高区李家夼村,树龄500余年。据传,这株白毛杨是明朝护国大将军李玉亲手栽植,曾遭受三次雷击。村民们把这株古树视为村中一宝,是保佑当地人健康长寿的标志。
长峰双龙槐
两树生长于经区长峰村,树龄已有900余年。双龙槐植于宋朝,乃丛氏先祖所植。据村里老人说,双龙槐所处的位置曾是村中最热闹的场所,每到夏天,大家就在古树下乘凉、聊天、下棋。炎炎夏日里,这一方避暑的胜地让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