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助力中国海空军发展

——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空军和海军的现代化以及新技术研发受到广泛关注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 作者:李娜

3月5日,备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尽管《十三五规划纲要》是如何具体规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尚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十三五将极大促进中国国防和军队发展。外界普遍认为,海空军将是十三五期间解放军发展的重点领域。从“两会”期间透露的信息来看,海空军战斗力将有大发展。

着力打造现代化海空军

在外媒看来,为了构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能打胜仗的军队”,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增强海空军力量。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李克强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严密组织日常战备和边海空防管控”,提出了在设想突发情况的前提下强化军队的方针。他同时强调,“加强后勤保障和装备发展”,准备积极引入最先进的武器。报道称,中国领导层正在改革过去以陆军为主体的军队,着手强化作为现代战争主力的海军和空军。

美联社4日称,中国防务预算每年的大幅增长一直在为彻底实现军事现代化的努力提供资金,这一努力带来了新装备和人民解放军军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即便今年预算增幅为相对适中的7%~8%,预计解放军仍能继续增加最新一代战斗机、轰炸机、军舰、潜艇和导弹的数量。报道称,中国军队的变化首先体现在侧重点的转移上。中国陆军目前仍占总军力的73%,但中国正把资源转移到海军和空军,这两个军种将负责应对中国面临的主要威胁。

美联社称,中国海军的转型程度也相当高,已经从一种海防力量转变为具有远海作战能力的部队。最引人注意的当属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尽管辽宁舰上的舰载机尚未配置完毕,中国已于去年12月宣布开始制造第二艘航母,这次采用的完全是自主技术。同时,中国还在继续部署新型护卫舰、驱逐舰及核动力潜艇,有分析人士估计,中国每年部署的舰艇数量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解放军已经逐渐告别准备应对亚洲地面战争的状态。另外,解放军还对自身体制进行改革,更好地融合了不同军种”。

委员畅谈未来海军建设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海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面对媒体畅谈未来中国海军。

在接受采访时,尹卓表示,海洋强国呼唤能够维护国家利益的海军。中国要打造一支蓝水海军,但蓝水海军跟绿水海军应该是相结合的,包括黄水海军。“目前为止国家安全利益还在于近海,比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这都是家门口的事”,尹卓指出,“同时我们在关注远海,比如印度洋地区,那是离我们8000到1万千米这么远的地方,但是每年中国在印度洋地区进口的石油有60%多是通过这条航线过来的。”尹卓认为,中国的其他利益相关区,包括战略资源区和战略能源区,中东、非洲这些地区的和平和稳定跟中国的经济息息相关,到2030年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几百万、几千万人在海外从业,“维护海外投资安全,维护海外从业人员的安全,就是海军今后的任务。”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此前公布中国在建第二艘也是第一艘国产航母。按照航母发展的规律来看,该航母可能将在十三五装备部队。尹卓认为,第二艘航母的吨位会比辽宁舰稍大一点。尹卓称:“辽宁舰建造时吨位受到很多制约,过去那些舱室都建好了,很多舱室不大好用,国产航母的舱室会重新进行布局设计。”尹卓称,国产航母预计会按照辽宁舰的舰形,主要是增大载机的机库面积,增加维修车间;另外增加弹药、油水的储备能力,使海上自持力更大些,载的战机更多些,作战能力更强些。

尹卓介绍,其搭载的机型“跟辽宁舰差不多”,也可能采用滑跃起飞方式。因为目前使用歼-15,它仍是滑跃式的起飞方式。尹卓分析,第二艘航母仍会以歼-15为核心,加上一些反潜直升机、预警直升机,还有搜救直升机。另外,歼-20、歼-31这样的四代机不排除上舰的可能,“我们的预警机水平会越来越高,包括整个的天基卫星系统,也保证航母编队的远洋和远海使用。”

“百大工程”助力空天装备发展

新华社5日公布了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名单,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尽管没有纯粹的国防项目,但不少高科技项目和工程将对中国空天装备未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排在了“百大工程”之首,这体现出国家对航空发动机工业的高度重视。一款先进发动机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战斗机等军用飞机的性能高低,而航空发动机一直是制约国产军用飞机的瓶颈,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被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说明国家下定决心解决航空动力问题。当然,这一项还将有助于解决海上动力甚至车辆动力的问题。目前,先进大型舰船多采用大功率的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美国的LM2500燃气轮机就应用在众多驱逐舰上,成为西方驱逐舰的标配。动力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大型水面舰艇。此外,燃气轮机在发电及车辆上也有广泛运用。美国M1系列就使用了航改燃气轮机。燃气轮机有热效率高的优势,如果与电动推进系统结合,将是未来车辆的良好动力来源。

此外,“百大项目”的24项还提到了“加快大型飞机研制”。今年C919将首飞,在十三五期间如果运作正常应该可以交付航线使用。而据外媒报道,运-20也将于今年装备部队。加快大飞机研制很可能意味着C919研制提速及运-20的进一步完善及改进。

在航天领域,包括“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以及“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尽管内容不多,但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即运载器、应用卫星、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这意味着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在十三五期间成熟起来,而经常被提及的长征九号或许也将在十三五期间正式立项研制。尽管上述航天系统并非军事项目,但大型运载火箭将对国防现代化意义重大,特别是为发展空天装备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是工业的精髓,材料方面的差距也是造成中国与发达国家军工产品差距的因素之一。在“百大工程”中,至少有两项涉及新材料,包括第10项“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第38项“大力发展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等智能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等高端材料”。

发展新材料,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航空航天装备水平,特别是38项中提到的石墨烯。石墨烯是2004年才被正式发现的一种材料,它有望让“像衬衣一样的防弹衣”等“科幻产品”变成现实。中航工业曾透露,他们成功利用石墨烯与铝合金在全球率先研制出“烯合金”,这种具备特殊性能材料的问世,或许将为未来航空航天器带来革命性变革。据报道,作为已知、能看得见的最薄纳米级材料,石墨烯的强度是钢的100多倍;它还是最轻的固体物质、室温下导电性能最好的材料、具有97.7%的透光……尽管当前石墨烯的研究成果很多,但主要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原因是石墨烯的价格太贵,是等重黄金的15倍。中国如今已经掌握了批量生产大尺寸、高质量石墨烯薄膜和高性能石墨烯粉末的技术,为石墨烯的大规模应用打下基础。

外媒展望中国海空军力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海空军力,国外媒体的看法不一,亦做出了不同展望。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6日称,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文森特·斯图尔特日前对众议院军事委员会说:“中国的在建航母不具备与我们的航母同等的远洋、公海作战能力,也无法以我们动用航母的方式实施空中行动。”斯图尔特说,中国的航母——至少在初期——将专注于周边海域的地区作战行动。中国的绝大部分努力似乎都是为了确保对南海及其“九段线”的主张。

报道称,随着北京研发出更好的技术并捍卫海外基地,中国海军的全球投送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斯图尔特说:“只有时间会告诉人们,中国海军将怎样随着时间而演变”。

当然,也有“看得更远的”。《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2日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能够投入到战场上的作战飞机数量将在2030年前追平甚至超过美国空军。另外,尽管美国空军仍保持着优势,但美中两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从现在到那时将大幅缩小。报道称,目前,中国空军在人员数量方面略占优势,不过,美国空军的“飞机数量要多出几千架”,美国空军参谋长马克·韦尔什2日对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关于防务问题的小组委员会表示。他说:“以中国的建造和列装速度,到2030年,中国空军将会弥合目前2000架飞机的差距,即便不会超过我们也会与我们持平。”

而且,这不仅仅是数量的问题,中国空军正在迅速列装更新、性能更好的飞机。有些是全新的战机,如歼-20和歼-31隐形战斗机,与此同时至少还有三种现有战机的升级版,如歼-11D和歼-16等。另外,中国还在继续进口先进的俄制战斗机,包括令人畏惧的苏霍伊公司的苏-35多用途战斗机。

韦尔什说:“我们没有跟上这种技术发展态势。但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实施目前的三大现代化计划,我们在战场上仍将拥有最好的技术。”这些现代化计划是波音公司的KC-46空中加油机、洛-马公司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和诺-格公司的B-21远程轰炸机。不过,尽管如此,美国的技术优势将不会像自冷战结束以来习以为常得那么大了。韦尔什说:“中俄两国拥有庞大的空军,也在认真地使其变得更加强大。尤其是中国,显然拥有一个足以挑战我们的不足之处的宏伟蓝图。我认为,我们在着眼未来时必须认真考虑这一点。”

隔音降噪门窗

高档隔音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上一篇: “十一”前竣工哈尔滨这些老旧小区要改造了
下一篇: “十三五”南通海门建筑业总产值增加600多亿元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