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景山区鲁谷街道重聚园广场 “旧貌”换“新颜”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上个月,石景山区召开“品质社区”建设推进会,评选出第二批27个五星级和41个四星级“品质社区”。
该项工作开展两年来,石景山区已有超四成社区成为居民点赞认可的星级“品质社区”,解决居民房前屋后事3.8万余件。“品质社区”什么样?给居民带来哪些“红利”?一起来看看吧~
享受家门口的便利、实惠
居民生活好不好,社区“品质”很重要。
近年来,石景山区深入实施“品质社区”建设工程,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居民满意作为检验“品质社区”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准,聚焦社区运行、服务、文化、环境和安全五大品质,以群众满意度调查为主要评价方式,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规范有序、服务精准、文明和谐、绿色宜居、稳定祥和的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和城市治理基本单元,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品质社区”能给居民带来什么?“是方便、实惠。”家住六合园北社区的毕显安这样说。
自11月10日正式运营以来,位于鲁谷街道的“万商理想+云厨房”,每天一到餐点就人头攒动。各色菜品整齐地码放在取餐台上,供排队的居民自行挑选。空巢老人毕女士是“云厨房”的常客。“菜品不分荤素,每两2.48元,主食3元/位,汤、粥、粗粮都有,还不限量。”毕显安说,“我和老伴儿打了4个菜,花了27.4元,你说便宜不。”
△ 居民在“云厨房”排队取餐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云厨房”还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万商理想+云厨房”运营方万商花园美居酒店餐饮部相关负责人马健介绍,目前“云厨房”提供午餐和晚餐,每天有二三百人就餐,现已辐射周边5个社区、商务楼宇,惠及2万余人。 除了6个社区养老驿站、1个养老照料中心为辖区老人提供服务外,在鲁谷街道,像“云厨房”这样的社区食堂还有3家。
为构建针对老年居民的友好购物圈和服务资源,今年,八角街道联合企业商户组建为老服务商户联盟,为老年人提供低偿、无偿的商品或服务。截至目前,共筛选出76家口碑好、信誉佳、服务稳定的商户,涉及餐饮、家政、超市、适老化家装等多个行业。例如辖区的“帮帮盲”盲人推拿,店家为60岁以上老人推出5折优惠;蓝天景康护理站提供包含2次上门助浴服务价值99元的助老卡;爱侬家政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八折优惠;飘逸飞雪理发店坚持平价为70岁以上老人理发等。
“品质社区”建设,让石景山区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楼底下”就能享受优质普惠的服务。
实现为民服务提质增效
社区是承载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把服务站打造成“家”里的会客厅,正是鲁谷街道新岚大厦社区服务站改造的初衷。
该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式建设坚持“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原则,合理划分社区服务空间改造功能区域,优化和完善服务环境。服务区与办公区按照8∶2的比例进行空间配置,设置综合窗口服务区、办公区、休息区、党建工作和居民活动区、议事协商特色区,以及宣传展示区6大功能区,最大程度把空间共享给居民,拉近与居民的距离,提升社区服务环境和品质。
△ 来新岚大厦社区办事的居民有了新体验
“居民活动的空间确实变大了,以前地方小,人多了都不好施展。而且来社区办事的体验感也不一样了,跟回自己家一样,亲民、有烟火气。”新岚大厦社区青春舞蹈队的一名队员有感而发。
新岚大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范凤姣介绍,除了打造亲民暖民的服务场景,此次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式建设还要打破窗口壁垒,实现一张综合服务台解决居民所有需求,同时通过首问负责制确保居民的事儿件件有回应。
为在服务能力上求突破,八角街道八角南路社区在打造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式建设示范点基础上,还梳理明确了社区政务服务事项40余项,开展系统化业务知识培训,培养“全能社工”。同时用好“走动式”工作法,鼓励社区工作者主动走到群众身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做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八角南路社区还依托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不断丰富拓展社区活动形式、内涵,满足居民多元化文化需求,如打造社区“老干部书画会”文化品牌,推出传承非遗文化系列活动。仅今年以来,该社区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活动70余场,进一步扩大了社区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老小区改出新品质
“居民的意见建议在社区得到了真正的落实。”老山街道老山东里社区居民陈建国为社区品质全面提升竖起了大拇指,“‘品质社区’建设带来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老楼加装了电梯,上下水进行了改造,道路也翻新了,我们小区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
老山东里社区持续深化“品质社区”建设,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针对居民提出的共性及个性诉求,多次召开居民协调会、老街坊议事会、各楼长座谈会,邀请施工方详细讲解改造方案,使上下水改造计划得到居民的认可和支持。社区还积极推进老楼加装电梯工作,截至目前,已加装电梯22部,另有10部电梯等待施工。
针对在走访中发现的充电桩较少、部分家庭私拉乱接电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社区工作者设置社情民意岗,由12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对居民的意见建议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落实。如今,老山东里社区内新安装充电桩20余组、更新座椅40余个、设立晾衣架70余个,社区会客厅、文化大舞台、微型运动场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睦邻活动,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无独有偶,八宝山街道永东北社区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该社区是上世纪60年代初建立的老旧小区,长期面临基础设施差、历史遗留问题多等治理难点。“品质社区”建设以来,社区紧扣居民需求热点,用好“老街坊”议事会、“五方会谈”等社区协商平台,办好了小区主要出入口道路加宽、老旧木质窗户更换、居民用电接入国家电网、排水管线改造、车棚改造等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80余项。
“永东北社区36号楼正在实施原拆原建,社区通过分片包楼、走家入户、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坚持入户问需、分类施策、一户不漏,努力为居民争取利益最大化。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迎来老屋新生。”说到未来,永东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爽自信满满,“今年以来,社区通过网格管理吸附居民诉求100余件,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社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量降低了60%,我们和居民的关系又近了一步。”
解决房前屋后事3.8万余件次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承载着百姓的“幸福梦”。
石景山区以实施“品质先锋”工程为牵引,推进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擦亮“老街坊”品牌带动多元主体融入社区实践,党的旗帜在社区群众心中高高飘扬;紧扣“七有”“五性”,破解“四老四少”短板弱项,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群众家门口延伸;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居民诉求,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在推进“品质社区”建设过程中,“老街坊”品牌凝聚共建共治共享最大合力。16.7万名“老街坊”、近2000个志愿团队带动广大居民群众,合力办好了文明城区创建、重大活动保障、生活垃圾分类等大事小事关键事,156个“老街坊”社区议事厅和208个“老街坊”楼委会每年协商处理居民房前屋后事达2000余件。
△ 新岚大厦社区召开“老街坊”议事协商会
社区是否有“品质”,归根到底取决于群众是否满意。目前,石景山区“品质社区”建设已实施九轮实地走访评估,对51960位居民开展随机问卷调查,征集居民群众开放性意见建议33803条,有效解决社区居民房前屋后大事小事3.8万余件次,全区“品质社区”综合评分98.13分(满分100分),较第一轮提升近20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评分稳步增长至89.15分(满分100分),全区超四成社区成为居民群众“点赞”认可的星级“品质社区”。石景山区“品质社区”建设,让生活在品质社区的每一位居民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更多的获得感。
文字:《北京社区报》记者 张美荣
编辑:佳祥 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