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精神”助泥腿子勇立潮头——回顾永康乡镇企业发展之路

2018-10-16 18:46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俞晓赟

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民纷纷“洗脚上岸”,创办各种类型的加工厂。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充分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受尽千辛万苦、走尽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率先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使乡镇企业成为永康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虽然乡镇企业这个名词已消失在时代的进程中,但是由乡镇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经济,在继承“老四千精神”的基础上,凝聚发扬“新四千精神”,锐意改革不断进取,推动我市经济在新一轮调整中崛起和发展。

“四千精神”助泥腿子勇立潮头

——回顾永康乡镇企业发展之路

泥腿子纷纷办厂

经济补充发展为经济支柱

上世纪80年代末,原本走南闯北钉秤的吴龙法回到永康,放下了行担,办起了家庭工厂。先是从事花边刀生产,后又立足四路绣品市场生产纺配,再到从事铝锭制造,直到1991年,又创办市有色合金铸造厂生产发动机缸盖,并多次进入纳税百强。

回顾40多年的历程,吴龙法坦言,能从农民转变为企业家,多亏了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永康的工业经济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墁塘之路”经验的推广,激励了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兴办家庭工厂,在全县掀起了一个办工业的热潮。与吴龙法一样,许多泥腿子纷纷创办企业。1983年底,全县有户办企业4000多家。

1984年12月,中共永康县委出台《关于乡镇企业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为个私工业发展开了“绿灯”,永康城乡很快形成了“社办”“队办”“联户办”“私营和个体办”四轮驱动的格局。

1985年底,全县已有乡办企业295家,村办企业525家,联户办企业913家,个体企业1962家,乡镇工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89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1.8%。实现利润2109万元,上交税收1240万元,其数量、规模和效益的发展速度都超过了一般国营企业,从“补充”发展为“支柱”。城关、芝英、古山、方岩、桥下、胡库七个乡镇产值超千万元,产值超百万元的有17个村。

大胆冲破思想束缚

七大支柱产业格局形成

“请给我们松绑!”1983 年,吴少华主动请缨,提出“大包干”,成为社企承包的先行者。解除厂管会的“束缚”后,吴少华与城关镇签订了为期7年的承包合同,放开手脚大胆干。短短7年,企业像滚雪球似地一路高歌猛进:产值从162万增至2424万元,效益增了15倍。1985年,城关五金厂被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集体”。

1985年以后,永康的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1987年,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永康建立了多个工业小区,如长城工业区、花川工业区、前黄工业区,等等。同时,根据城关五金厂试点的成功经验,企业承包经营在全县推广。1989年,古山镇成为永康第一个乡镇工业产值超亿元的镇。城关五金厂等五个企业产值超千万元。1990年,乡镇企业的数量达到827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277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74.7%。

1992年10月,永康撤县建市。我市的乡镇企业,特别是许多私营企业,初步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逐渐从小打小闹向规模化发展,从作坊式工厂向现代化大生产转变,出现了超常规发展的态势。1994年,全市乡镇企业达1.6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0.95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80.6%;利润5.57亿元,税收8458万元,占财政收入60%。

1997年,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发展到150家。当年,全市268家乡镇企业改制252家,改制面93%,组建了浙江凯丰、浙江博大等集团公司24家。私营企业总户数居金华市首位,乡镇村工业经济效益考评得分名列金华市第一,被省政府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县(市)。1999年,永康乡镇工业企业8542家,拥有固定资产41.8亿元。超亿元营业收入的乡镇企业9家,其中星月公司产值超6亿元。50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17家,10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62家,5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35家。产值超45亿元以上的乡镇1个,产值超30亿元以上的乡镇2个,产值超5亿元以上的乡镇6个,产值超亿元的村33个。

这一时期,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永康初步建立了以东永一线为主轴,永金、永缙、永中、永武公路沿线为辅轴,逐步形成了以农业机械、五金工具、汽摩配、电器制造、金属冶炼、精细化工、建筑材料等七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

弘扬“新四千精神”

转型升级迈向新腾飞

改革开放40年来,永康的乡镇企业充分发扬“四千精神”,率先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结构、要素支撑结构都与改革开放初期差别巨大,比如,我市一些企业面临着低端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经营管理相对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今后加以解决。

虽然乡镇企业这个名词早已消失在时代的进程中,但是由乡镇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经济继承以“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拓展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为内涵的“新四千精神”,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

“拉着科技的手,跟着市场走”,这是永康个私企业主从创业之初就总结出的一条成功之路。城关五金厂上世纪80年代大胆引进国内一流的先进钢桶生产线,200升包装钢桶获全国质量冠军。1996年,又投资4300万元,进口小包装钢桶生产线,开始生产高档次系列不锈钢瓶,使永康新兴的不锈钢瓶行业跃上了新台阶。浩天实业引进了20台加工中心机床,建成国内先进的汽油机生产线。天行集团引进高精度铜盘管坯生产关键设备,有效地提高了装备水平。总投资6234万元的精美铝业公司技改项目完成后,年产2万吨超硬铝合金,使铝合金的性能、用途得到很大提高和拓展。嘉禾、正阳、信源、佳风、特畅恒、中坚等电动工具企业为提高电动工具的技术性能,投入重金进行技术改造。这些只是我市企业“抓技术改造,走内涵提升之路”的一个缩影。

此外,在转型升级路上,企业还大抓结构调整,走大五金大发展之路;抓创优创牌,走品牌推动之路;抓整合优化,走集约经营之路;抓合资合作,走嫁接改造之路;抓扶优扶强,走规模经济之路。乡镇企业开始形成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带增收的良性互动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壮大集体经济”。进入新时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做强经济实体、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力量、支撑乡村和城镇双轮发展的历史使命没变。永康乡镇企业正继承“新四千精神”,注重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信息化的步伐,从永康制造转向永康智造,汇成了一个品类齐全,产品不断更新的五金大世界。

编辑 蒋立峰

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

高端隔热门窗

高端门窗品牌

高端系统门窗

上一篇: “嘉定新城御花园”推出高层与叠加住宅
下一篇: “四川队”开掘资源“第二矿山”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