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催人老”那些年在襄阳劳动街和老板娘讨价还价的好玩情景

襄阳人民广场以前的样子你还记得吗?热闹的劳动街你还记得吗?

七零后八零后当年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人民广场和劳动街。吃喝玩乐购都在那里,那时候还没有普及互联网、智能手机。

年轻人经常玩的地方无非就是网吧,溜冰场,电影院,还有逛劳动街买衣服。而现在那些美好回忆的地方都不在了,变成了一座座的高楼。

劳动街在当初就是破破烂烂的房子隔成的一间一间的店铺,店老板一般嗓门都比较大,主要用气势压住顾客讨价还价。十八九岁的时候还真的有点怕大嗓门的老板,或许也是因为兜里没钱没底气。

劳动街的衣服大多没有标价,都是老板娘说卖多少她就说多少。有时候老板娘还会见人叫价,看上去体面有钱的男士她就叫的高一点,看到穿着普通的妇女她就叫的低一点。在现在看来老板娘这是挺懂心理学的,善于随机应变。

老板娘一般都是会把衣服的价格叫的很高,叫价180元一件的外套最后80元成交。喊80元的鞋子,你说30元,她说这么好的鞋你再加点,你说40元我就买。她会说本钱都不够,你再加点啦。

最后你扭头就走,刚走出店没几步老板娘就会叫你回来,她还会连续说着“给你!给你!亏钱也卖给你算了”。(其实她还是赚钱的)

于是你满心欢喜的拿着东西走了,老板娘和你皆大欢喜。后来再逛几家后发现同样的东西,另外一家老板喊价才45元。

现在的劳动街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人挤人的场面,而变成了一片菜市场。你仍然可以在这里跟老板还价,但老板一般不会给你少太多,因为他们也并没有叫那么高的价了。现在的物资丰富,购买途径也更多更方便,以至于人们只能薄利多销。

人到中年压力变得很大,感到累的时候总是会回想起当初的那种简单快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也越来越淡,都已经想不起自己在劳动街都买过什么了,可依稀记得劳动街当初的热闹繁华。

#城市观察员#

高端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系统节能门窗

上一篇: “四节一环保”百姓安居梦正在进行时
下一篇: “国币之尊,艺术之美”:回望人民币硬币走过的60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