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共富”见成效桓台县马桥镇:以项目建设强镇兴村富民

原标题:

桓台县马桥镇:以项目建设强镇兴村富民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王兵

桓台县马桥镇聚焦“强村共富”专项行动,按照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镇党委统筹协调,统筹资源优势,变各村“单一干”为全镇上下“共同抓”。目前,马桥镇南部乡村振兴片区25个村村集体收入均超10万元,有十几家企业的党支部与各村党支部达成“一带一促”共富结对,服务保障企业职工3000多人,带动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该镇结合各村实际,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一带一促 共富联社”的集体经济发展新亮点,不仅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还让群众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之路。马桥镇罗家村投资30万元建设的“酸浆豆腐共富工坊”,除了在市场上销售以外,还为马桥镇工业园区内企业提供后勤保障供给。做了30多年豆腐的村民何林忠感慨:“不出家门口,罗家村传统的酸浆豆腐就有了好销路!” 在20年前,何林忠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为了推销自己的豆腐,三轮车甚至骑到了邹平市。几年前,他换成了电动三轮车,却要为豆腐销路跑高青、奔荆家。现在,他只要在离家几分钟的罗家豆腐工坊施展他的关键技艺——点浆即可,后续的销路不用愁了。罗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同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何林忠和老伴一天能出60公斤豆腐,现在能产出600公斤,按此规模发展下去,预计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

该镇以罗家村酸浆豆腐“共富联社”为试点推动,借助辖区内国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国资助力乡村振兴优势。在企业与村党组织之间形成“支部带支部,企业促增收”的合力。推动园区企业中化东大(淄博)有限公司与前薛村、东潘村达成项目联建意向,通过支部联建活动、资金扶持等重点帮助东潘村发展食用菌种植、前薛村发展特色面点加工等产业项目。

东潘村利用具备闲置土地,结合香菇种植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争取中化东大资金10万元、镇党委借助资金10万元,社会资金2万元建设探索食用菌种植项目。建设香菇大棚430平方米,每年种植春秋季两批菌棒,年出产香菇2.5万公斤左右,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前薛村在镇党委扶持下采用“中化东大出资10万元、剩余部分合作社自筹”的形式,统筹资金25万元。建设厂房230平方米,利用联建村内富硒小麦、玉米、山药、胡萝卜等特色农产品,创新打造富硒果蔬面食及预制面点特色馒头、窝头、发糕等产品,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包装花馍、面条等礼盒进行销售,进一步打开市场,实现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左右。通过项目产供销各环节,带动增添多个就业岗位和经济增长点,吸纳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我们引导各村结合自身实际,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平台,充分利用长者食堂、村活动中心等公共资源,加大横向联合,打造共富产业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到致富阵营中来。”马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如今的马桥镇,村村上项目,各村有特色,致富有门路,乡村产业振兴“百花齐放”,蹚出了一条强镇富村、带动群众增收的共赢之路。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系统门窗品牌

系统门窗

上一篇: “弟弟,总算找到你了”她千里迢迢赶到宁波慈溪和流浪6年的弟弟相拥而泣
下一篇: “归根”鹰才鹰商寻访大行动丨李小闯:勇吃“螃蟹”闯出致富新“门”道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