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滨州”媒体行|滨州:以“五有”促“五安” 积极探索安居富民治理路径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1日讯近年来,滨州市杜店街道以“心安社区”建设为抓手,以“五有”促“五安”,探索出一条大型安置小区治理新路径,推动实现多村融合、安居富民。

11月20日下午,“心安滨州”媒体基层行采访团走进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小区,实地了解该社区推动安置小区多村融合、安居富民,实现超大型社区有效治理情况。记者看到,该小区采用人车分流,配备了电动车充电车棚、直饮水机、垃圾分类房等相关配套设施齐全,小区内还修建了活动广场,并安装了运动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让居民“足不出小区”就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记者获悉,近年来,杜店街道深入实施城中村改造,拆迁完成30个村,建设17个安置小区。其中,朝阳心安社区安置23个村庄2万名村民。街道始终以“心安社区”建设为抓手,以“五有”促“五安”,探索出了一条大型安置小区治理新路径。

党建统领融合有道,多元共治促安身

坚持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深耕多元共治路径。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四级党组织,成立132个网格党支部,做优“朝阳心安社区”等21个党建品牌,构建“网格党支部+网格员+楼长”体系,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

项目带动就业有路,多措并举促安业

腾空土地6000多亩,规划布局数实融合等4大产业片区,引进滨州航空航天产业园、魏桥国科智算中心等50多个项目,带动就业5000余人。打造“红零驿站”,创新“红零112N”工作法,与街道大尚社区“红零驿站”实现联网互通,同步更新发布招聘信息和零工信息,实现站内站外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社区失地农民实现就近找工作。建立心安工坊,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睿心启航康复中心开展运营,按照“订单+培训+就业”的模式,开展缝纫加工、包装整理等项目,带动周边50余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安业增收。

以人为本生活有方,保质提效促安居

先后投资97亿元,在商圈、风景区和名校名院周边建设17个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290万平米,配套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健身活动广场等公共设施,5万余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高质量建设名校名院,先后建设滨州实验学校西校区、渤海公共实训基地等一大批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育资源丰富。高效率建设四通八达的路网,围绕安置小区,建设长江三路等主干道路,群众出行更加顺畅。

资源整合健康有策,一站服务促安康

加快推进“便捷就医服务”,与人民医院西院区合作,设立心安诊室,组建远程诊疗室和医保药房,配备远程诊疗设备,服务范围辐射朝阳心安社区周边7个居民小区,可一站式办理职工、居民门诊统筹报销、慢性病报销、用药购买服务。创新“互联网医院+复诊购药”服务新模式,患者通过手机客户端线上问诊、续方购药、医保结算、送药到家,为患者提供“少跑腿”甚至“零跑腿”的就医购药服务。

理念创新服务有为,凝聚合力促安心

坚持“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心安就是最佳的港湾”理念,以“朝阳·心安驿”为载体建设朝阳心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协商议事、远程诊疗多种功能,建成“红零驿站”“朝阳心安市集”等功能区域,推行“一站式”服务、24小时“开门营业”,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利服务。聚焦两个群体。将服务好“一老一小”作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聚焦“一老”,设立“朝阳·心安里”,突出孝善食堂、老年大学、老年乐园三大特色,全力服务老年群体;聚焦“一小”,设立“朝阳·心安园”,打造“四点半课堂”服务品牌,为辖区儿童创办“第二课堂”,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搭建“积分兑换”平台,依托“我爱杜店”小程序,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获得积分兑换服务或物品;搭建“红领菜篮”平台,与里则万亩蔬菜基地、中裕、银座等平台合作,居民通过小程序下单,实现新鲜蔬菜今天订、明天送,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搭建“公益市集”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以物换物、医疗健康、文艺表演为主题的公益市集活动,促进居民间融合。

闪电新闻记者 周建辉 报道

高端系统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断桥铝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

上一篇: “德国防洪神器”即将余姚上岗 12小时可搭建完毕
下一篇: “心无旁骛做实业”——应对挑战的泉州坚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