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做实业”——应对挑战的泉州坚守

9 月 5 日,福建泉州,首届省级机器人焊接技能大赛上,机器人正按照操作员编写好的程序进行焊接作业。(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新华社记者 康淼 邰晓安

“加税10%的时候由美国客户自行承担,提高至25%后,我们最多承担7%,今年的销售额仍可保持稳定。”美国加征关税对国产铝轮毂行业带来一定冲击,不过泉州申利卡铝业财务部经理黄河辉却显得颇为从容。因专注主业、坚持创新,产品款式新颖、质量过硬,申利卡面对终端客户时拥有了议价权。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泉州,以民营实体经济见长。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泉州市坚持心无旁骛筑牢实业根基、提升实体经济,不断增强的产品竞争力、加快构建的产业生态圈、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成为其抵御风险的底气。上半年泉州经济依然稳中有进,总量突破4000亿元,增长8%;外贸出口更是实现了19.8%的高增长。

“要让听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我们以前的口号是‘兴盛东方、百年兴翼’,今年改成了‘先活30年’”。兴翼机械董事长叶根翼明显感觉到经营压力在加大。

8月28日,在福建泉州晋江陆地港,大型机械在吊装出口货柜。(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摄)

这家位于泉州的地坪研磨机生产厂家,产品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国际市场的冷暖雨晴十分敏感。

“中美贸易摩擦,阿根廷、土耳其等国货币大幅贬值都给出口带来影响。”叶根翼告诉记者,应对挑战必须练好内功、因势而变。

兴翼机械正加快推动产品向智能化转型。叶根翼分析,传统的地坪研磨机要靠人工推着机器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新研发的智能研磨机,工人只需要操作遥控手柄就行,不但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作业效率还能提升3倍左右。

今年以来,新型智能研磨机带动兴翼机械业绩增长15%左右。叶根翼说,公司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提升质保服务,这使得他们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在国际厂商普遍保修一年的情况下,我们把保修年限提升到三年,客户的购买信心大增。”

“品质问题是不可商量与妥协的。”晋工机械总经理柯金鐤说,想要持续获得客户和市场的认可,必须始终将产品品质放在第一位。面对行业低潮期,晋工通过强化强制保养措施、加大原厂配件投入、加强服务满意度监控等措施来改善服务质量。

压力面前,泉州企业更加坚定实业振兴的决心。他们既从产品升级中求创新,也从服务完善中求质量,更从管理提升中求变革。

恒安集团CEO许连捷在接受媒体采访(2017年3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摄)

“要让听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全国家庭生活用品行业龙头企业恒安集团CEO许连捷说,面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公司愈加重视来自“车间”和“市场”的建议。

作为拥有2.3万名员工的企业,恒安集团自2002年以来已实施了3次重大管理变革,每次变革都让其业绩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如今,恒安的第三轮管理变革正在持续深化中,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打造“端到端”可视化运营平台,同时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型管控体系,推行平台化小团队经营模式。“从以往的矩阵式变成如今的平台化管理,一线人员拥有了指挥权,能根据前方需要,迅速作出判断。”许连捷说。

恒安从管理变革中不断受益,产品结构随之调整,如今正坚毅地朝着“百年千亿”企业目标迈进。

“要打造隐形冠军产业链!”

2017年,利用在德国设立运营中心的时机,九牧厨卫董事长林孝发走访了德国一些工业城市。他发现,当地产业高度细分,不少城市就是围绕一个龙头产业建立的庞大产业链和生态圈。

“我们能看到全球知名的国际品牌,但也有企业一辈子就做螺丝钉也能活得很好。虽然规模小,但产品竞争力很强。”林孝发说,德国的考察让他切身体会到了产业生态圈的力量。

位于福建泉州的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介绍该公司生产的智能马桶(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泉州实体经济发达,去年工业规模达1.82万亿元,约占福建省1/3;而工业中的7大千亿产业集群,有5个是传统产业。“传统,并不意味着低端。泉州市就是要把传统实业持续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延链强链,产业配套做细做精,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泉州市委书记康涛说。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九牧近年来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产品在美国、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不断拓展。

“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林孝发说,不仅龙头企业强,上千家的上下游企业强,九牧和泉州的厨卫产业才能更有竞争力。“不但要有冠军企业,我们还要打造隐形冠军产业链,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为方便上下游供应商融资,九牧和当地银行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数据网贷”项目。九牧将企业的供应链信用情况向银行开放,通过在线供应商的应收账款数据增信,九牧的上下游企业不需要任何抵押便可快速获得银行贷款。

在泉州,像九牧一样专注提升主业并带动产业升级的企业比比皆是。恒安、安踏、特步、柒牌、劲霸等龙头企业,即便在房地产最红火时,也不偏离主业,如今都成为行业佼佼者,带动产业集群升级。

面对市场淘汰赛,追求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升级已经成为泉州实体企业的共识。“不管是薯片还是芯片,有核心竞争力就是好片”“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脚踏实地,永不止步”……,一句句企业家精彩话语正是生动的注脚。

“现在的竞争,已是全产业链的竞争,讲究的是分工协作、集群共进,所以要产业全链条、全流程升级。”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说。

沧海万仞,众流成也。走进晋江陈埭,不出“鞋都”市场,制鞋所需的每个配件都可以买得到;在“瓷都”德化,一条街便能凑齐制瓷所有材料;在南安仑苍,水暖构件一应俱全。

近年来,帮助货主和货车车主在云端进行撮合的天地汇物流平台、专营在线设计竞赛筹办的矮凳网、全国第二大内陆港晋江陆地港等一批服务产业链的商业平台快速成长,助力泉州实体企业在逆势中降本增效,产业链集群优势更为明显。

“要形成‘搬不走的优势’!”

两年前,海归博士聂泳忠在泉州市洛江区创建了西人马联合测控公司。对于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洛江区给予了“零距离”的“保姆式”服务。

“区里抽调专人成立服务小组,并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要求一个团队、一跟到底。”洛江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股股长黄晓路说,除了在购置厂房、项目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扶持外,排洪渠清淤整治、公共自行车租赁站布点等小细节也没落下。

2018年2月23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西人马联合测控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操作原子力显微镜对芯片进行精细检测。(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摄)

“西人马虽是一家成长型企业,但在高端传感器领域具有国内领先优势。”黄晓路说,扶持西人马快速成长,也是泉州和洛江“卡位”新兴产业的机遇。

项目落地后,西人马亟需补齐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按照以往的招商模式,短时间内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

洛江区将招商模式改为“企业点题、政府答卷”,由西人马公司列出相关配套清单,政府部门负责与意向企业对接招商。

“去年12月,我们向政府提交了43家意向合作企业清单,目前已有多家大型上下游企业和我们进入深度洽谈。地方政府还成立相关工作小组,配合我们去沟通洽谈考察。”聂泳忠说,目前西人马已完成数十款传感器的研发并量产,正在洽谈中的订单金额达数亿元。

良好的政企互动,是“晋江经验”的宝贵实践,也是泉州实体经济多年来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当口,企业冲锋在前,政府部门则更多充当“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的角色,类似“点餐”式服务在泉州也愈发常见——

担心政府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需求错配,改为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的方式,目前泉州企业已自主认定市级人才270多名;

建立党政领导与企业家恳谈制度,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知名企业家担任顾问,把政府想做的和企业想要的结合起来做;

开展“政策面对面”活动,针对企业关注的减税降费、破解融资难等问题,把政策交给企业,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9月6日,由晋江市政府举办,旨在促进当地企业间协同合作的“手拉手”产能对接会举行,数十家中小企业、原辅材料供应商与龙头企业和银行签约开展合作。在政府引领下,泉州正加快完善纺织鞋服、机械、陶瓷等实体产业生态圈,增加产业链粘性,提升协作配套水平,把龙头、代工、专精特新等环节做强,完善供应链金融、现代物流体系、公共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配套。

4月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向纳税人解释增值税税率下调新政。(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摄)

蹄疾步稳不惧寒。泉州优势产业的规模、产值、市场持续保持全国领先。上半年,泉州37个工业大类中,33个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两位数增长行业达18个。“通过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产业链生态圈,泉州将形成几大产业集群‘搬不走的优势’。”康涛说。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目前,泉州市已提出力争2020年制造业规模达2万亿、GDP超万亿元的发展目标。随着区域整体竞争力日益增强,“心无旁骛做实业”的泉州市必将加快由制造业大市向先进制造业强市迈进。

高端别墅门窗

高档隔热门窗

隔音门窗品牌

高端隔热门窗

上一篇: “心安滨州”媒体行|滨州:以“五有”促“五安” 积极探索安居富民治理路径
下一篇: “心灵美”是这样炼成的丨林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上)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