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美”是这样炼成的丨林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上)

翟二井村

“心灵美”是这样炼成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林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上)

安阳融媒记者 刘剑昆 通讯员 管雪宇 张燕松

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县(市)、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是近年林州市获得的荣誉称号。

林州市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将其作为乡村振兴、高质量脱贫和农村文明提升的重要抓手,举全市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以“清洁家园”,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具备了以人居环境改善为标志的“外在美”,而且拥有了以精神文明为内涵的“心灵美”。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打下好底子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大量优质资源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原有的基础设施要么因时代观念的不同功能不完备,要么因管护不到位损毁严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清洁家园”,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活动中,林州市按照城乡发展规划和乡村风貌,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临淇镇蔡家堰村成立了村级精神文明建设慈善基金会,将本村贤达人士捐款集中起来办大事、办要事。该村用两年时间将村内的大街小巷进行了翻修改建,路两旁普遍增设了排水沟,户户安装了自来水、天然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该村贯彻得更加透彻,也更加深入人心。

栗园村正在整治人居环境

原康镇栗园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心化较为严重的山区村,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原康镇党委将组织书记下派至该村,蹲点两个月进行全面整顿,开展全方位治理。在包村单位安阳市总工会的大力帮助下,该村分为7个片区“挂图作战”。按照他们的设想,先将入村主路打造成样板,向周边辐射,出村道路由3米拓宽为8米,天然气、自来水入户工程3个月内完成安装。村内残垣断壁的拆除、垃圾的清理、“两委”班子的选配、村内闲散地和荒废地的改建等工作同步进行。他们提出:“大干3个月,水、气到农家,背街小巷全硬化。”按照他们的规划,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基础上,将拆除残垣断壁腾出的空地建设4个生态停车场,把建筑垃圾回填臭水坑建设文化广场。

解决遗留问题

打开好局面

农村问题,从环境方面来看,突出表现在脏、乱、差三个方面。通过连续多年集中治理,林州市已经基本解决了“脏”的问题。“乱”主要表现在私搭乱建多、违建多。一方面,严重影响村庄规划、村容村貌;另一方面,造成了邻里纠纷,有的甚至形成了官司、引起了上访,牵扯着镇、村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差”主要表现在环境差、传统文化缺失。在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过程中,林州市各村普遍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作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

刘家街村村民在游园里享受春光

河顺镇河湾村本着要将“四十年来历史遗留问题全部解决”的态度,拆除违建车库、私搭乱建、临街厕所、残垣断壁60余处。通过拆,原先的街道“肠梗阻”通了,4户因建新不拆旧导致其他农户农宅入不了位的全部入位了,2户因宅基地纠纷打了多年官司的矛盾彻底化解了。村内河道通过申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治理,年年雨季洪水泛滥、冲毁民房的最大隐患被彻底消除。该村还在河道两岸建设绿地游园、文化长廊,村庄整体环境得到大改善、大提升。

开元街道田西峪村地势低洼,村内沟汊较多,夏季雨水、生活污水多汇集于此,形成的臭水坑有5处之多,夏天蚊蝇成群、臭气熏天,周边群众无法坐在自家院里吃饭。借环境整治东风,田西峪村将污水沟治理列为首要问题、头等大事。经专业人士精心设计,原有沟汊在保留行洪排涝功能的基础上,改建为地埋管道,有的经过覆土绿化改建为村内小游园,有的改建为生态停车场。

在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活动中,林州市解决各类问题、化解各类矛盾6000余个,不仅营造出一个个和谐家园,而且为农村的未来发展打开了良好局面。

美丽的三孝村

立足乡土特色

谋划好前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硬仗,事关长远、事关民生福祉。林州市结合全域旅游发展目标,跳出临时性中心工作局限,把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工作作为实现全域旅游目标的重要推手,统筹考虑长远谋划。

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村庄,在搞好环境治理的前提下,打造以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民宿,进而建设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新型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原康镇石家庄村位于海拔800米的深山区,全村760口人,零星分布在8个自然村,是无资源优势、无基础设施优势、无产业优势的典型“三无村”。近年,该村通过整合各级扶贫资金,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因势谋景,借景造形,围绕山的主体,突出土的特色,将山村石径、古朴民房、小桥流水有机结合起来,使自然美、建筑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现实版的山区世外桃源。2021年,该村吸引游客5万余人,民宿入住率90%以上,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麒麟台村整治环境打造出了古玩城

茶店镇依托菊花产业优势,打造“菊花之乡”,走出了一条文旅、农旅、产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翟二井村就是在古村落修复保持原貌基础上打造出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典型。该村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留了古典朴素的传统农耕文化,建起了特色民宿,在吸引众多游客的同时,也吸引了在外打工的村民返村创业。像翟二井村一样,通过提升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的村还有很多,如庙荒村、止方村、魏家庄村、下里街村等一大批原先自然条件差的村,纷纷通过环境的改善成为“网红”打卡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截至目前,林州市共发展乡村旅游民宿470余家,发展果类采摘园、牡丹菊花观光园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园200余个,形成以旅游业为主体,休闲度假、采摘、亲子体验、餐饮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新产业发展格局。

系统门窗

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品牌

别墅门窗

上一篇: “心无旁骛做实业”——应对挑战的泉州坚守
下一篇: “忙疯了订单接不完”杭州老板开1万多月薪还招不够人隔壁小饭馆凌晨还在烧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