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双石屋

寻亲双石屋

周士元

好久不去双石屋了,这个国庆假期再去双石屋是我和我的好友们的共识。更加上《天南地北沂源人》上我的《三去双石屋》引发的故事。

因为《三去双石屋》这篇文章,因为无意中透露了我的联系方式,有好几个人问询我去双石屋的路线,让我和多年没有联系的高中老师,和已经九年没有了音讯的,远在内蒙古包头的老同事又恢复了联系。

前天晚上,么哥联系我要约着昨天去双石屋,我因为第二天要送闺女走走不开,所以我们相约明天也就是今天再去。

可是就有这么巧,昨天早晨刚刚回家,正打算去医院看看同事后送闺女,协会主席联系我,要我去给他们带队去双石屋,我立马答应了,组织的事是大事,当然要全力以赴了,闺女也支持我去。当然私下里还有一个热切的愿望,就是尽快早一天找到那个远在福建宁德的“沂源人”,托我寻找的初中同学。

“沂源人”,一个想想就让人感动的名字,他老家是三岔噗邱的,他18岁离家当兵,后来上了陆军学院,现在在福建工作,今年45岁了。他说现在离家远了,一直关注着《天南地北沂源人》,时刻想知道家乡的事情,也是因为《三去双石屋》这篇文章,他知道了我的联系方式,托我寻找他的家在双石屋的初中同学。出于对军人的信任和崇敬心理,就是单纯为了帮他寻找老同学,我也必须再去双石屋了……

双石屋,双石屋就这样在没有许多准备的情况下又来和你见面了。

其实说要我当向导,可是我真的对路线一无所知,只得让驴友发路线图,还有同行的YYe老师曾经多次去过双石屋,他熟悉路线。

在云水谣逗留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沿着这条路,这条“回家的村路”我们来到了双石屋。

因为是国庆假期的缘故,这次的双石屋有很多的游人,更是有很多正在收拾黄烟的村民,比以前印象中的双石屋多了勃勃的生气。只是有很多以前没有的建筑,完全是新式的,有的还是二层小楼,让印象中几近完美的山东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双石屋村,凭失了些许的韵味。有点遗憾。

一进村我就开始了寻找,经过别人的指点,我沿着一个陡峭的斜坡上去右拐,一个大门里边趴着一条黄狗,院子里一个中年妇女正在系烟。不知道怎么了,我看着她那淳朴的略带微笑的面容,我就知道我找到了。那条黄狗也许是见惯了陌生人,也许是知道我是来给它主人寻亲的吧!它竟然不哮不叫,还趴着我脚前嗅了一嗅。

她说她就是张WJ家,我向他说明了来意,她领我来到了她家后面。出来门口左拐,不远处左拐又是一个陡坡,上来张WJ正在系烟,我跟他说明了情况,他立马就知道了,说他早当兵了。就这么突兀,没有思索,就立马知道是张DJ。

我深感意外,30年没有联系的老同学,竟然我一说名字他根本就是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这就是心有灵犀?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一样!

我给他电话号码,让他赶紧打电话,他输进去说是福建宁德的,我说就是他,你赶紧打吧。我旋即走了,去追赶队伍去了。下来在老县委办公室旧址前赶上了他们,这个时候我才想起应该看着他打通电话,见证一下他们俩“久别重逢”的喜悦,有点遗憾。

晚上回家也是想起来就感觉这件事办得有点不靠谱,到底电话打通了还是没有,万一张DJ输错了电话号码呢!

…… ……

今天,我们又来了。

今天与我同行的是么哥、丫丫、春秋和他的一位同学。都是重感情,重友情的人,驴友们相处时间长了,在我们心里有时候友情要重于一切。遗憾的是这次知秋因为有事实在走不开没能来。

几次的双石屋之行,这一次才是真正的在秋天里来到了双石屋,深秋,这个奢华的季节,万物都还攥着最后的一把劲,为自己的也是自然的生命拼上最后一博。所以这个季节更加精彩好看,一切熟透了就缺少那生机勃勃的光采了。

这个季节的双石屋,山坡上到处是一片一片就要红透的红叶,那标志性的到处都是的黑黑的貌似枯死的柿子树上,那虬枝错节的树枝上挂满了红红的柿子,还有那红彤彤的山楂,那到处触手可及的红如玛瑙的酸枣,更有那漫山遍野的山菊花。今天天气不好,时不时的飘洒着毛毛细雨,貌似给这奢华的原野披上了一层隐约的雾帐,别有一番风味。

沿着昨天的线路转了一圈,我特地和一个收获黄烟的村民要了张WJ的电话号码,准备回家再问问他。

虽然早就知道旧址更换了铝合金门,昨天来乍一看见了还是感觉突兀,感觉不适应,不知道换铝合金门的目的是什么?再说了,这个双石屋应该是咱们沂源县里的文物保护遗址了吧!

以前每一次来都是铁将军把门,这次没有,推开门原来里边地面要比外面底的多,有地窖的感觉,得益于门玻璃透入的昏暗的光线,看见有几个妇女正在整理黄烟,问询之下她们说,以前的旧木门还在,并没有坏了,只是因为不严密才更换的。我问他们以后还换回来吗,她们说这个真的不知道。

双石屋之所以叫双石屋,是因为在沂源县委办公室旧址上边还有一个石屋,沿着荒草丛淹没的小路上去就看到了,这个石屋和下边的差不多的形式,只是看上去要高一些,现在已经没有了门子,空留了一个窗户和一个空空的门洞。里边地面要比下面的那个平整,有20多个平方的面积,现在已经遗弃了。数次来双石屋,今天才第一次真正找到了“‘双’石屋“!

沿着树龄600多年的双子黄连树旁的小路逶迤上去,不到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一个山头,叫太平地。简单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在这里午餐,今日寒露,蒙蒙细雨中在这个鸡鸣四县的地方午餐,别有一番意境。站在这个地方,东西南北四面分别是沂源县,淄川区,博山区,临朐县,双石屋就在我们的下边……

午餐过后我们又原路返回,顺着东南方向的小路去会那棵千年五角枫,去年春天来的时候见过,那个时候没有叶子,印象中一路的提水的风车。半路上,QQ好友“沂源人”联系我了,他首先对我表示万分感谢,他说昨天他们俩通电话的时候,他万分激动,打完电话他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说“人生短暂,少年时的回忆悠如昨日;思绪万千,我们都要好好珍惜那些曾经的友谊。”他说的太好了。短短两年的初中同学情谊能让他在30年后的今天,在远隔千里的南方还在坚守,还在念念不忘,就说明了他是个不是一般的好人。看他稍后发过来的照片就更加印证了这一点,照片上他一身戎装在野外,猛一看有犹如关公的凛凛的气势,仔细端详一下,他那军人的威仪下眉目中透露着骨子里的善良。能举手之劳为他为一个好人帮了一点小忙我自是由衷的高兴。

我告诉他我现在就在双石屋,是和驴友又一块来的。他说他也“喜欢徒步在大自然。呼吸户外的天然氧吧”,为此也加入了当地的“徒步协会”,他还说福建的景色很美,让我有机会去福建看看。我发了一张驴友们正在赶路的照片过去,他说你们穿长袖了,我们还穿短裤短袖……

不知什么缘故,路上手机信号时好时坏,而我们身旁就是移动信号塔。遇见了一个驾三轮车收获黄烟的村民,我们又和他交谈了一番,他说双石屋村现有90余口人,多数是老年人,而每年的黄烟收入要差不多有200来万,平均下来要一口人两万多,少数几户年收入有10几20万,和昨天我问的一个村民说的几乎一样。他还说:“再过20来天,村民们就基本没有事了,有的就开始出去游玩了,就像你们这些城市里的人往我们这里跑一样,我们也想去看看大城市……”

双石屋,双石屋,这个大山深处的褶皱里的小山村,并没有被现代商品经济的大潮遗落下,是个非常令人欣慰的事。这也是我这次双石屋之行的最大的收获。

为此,也为了两张“重逢”,双石屋在我心里又有了别样的意味!

临走,我们又特地去村边的乡村旅社看了看,只见是满地的遗落的山楂,院子里是没膝的茅草,要是再在这里吃饭已经找不到地方了,看来这个没有完成就停工的乡村旅社是彻底的遗弃了?其实如果把云水谣和双石屋这里整合一下,不要多大的的投资就可以的,都说“上风上水上沂源,好山好水好风景”,可是要真正的沂源旅游资源开发出来,打响这个山东省生态高地的知名度,是不仅仅是喊几句口号就行的…… ……

不过我还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厌倦了都市的喧嚣,特别是假期里人头攒动的景区的人们,会来双石屋度过一个完全自由自在的假期的。人们来这里抛却世俗的烦恼,河水里洗菜,溪水泡茶,睡觉睡到自然醒,过一个完全放松的假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村子里靠近路旁的一个院落就已经被一对博山的夫妇买去了。

特别要提及的是,今天在树龄450余年的“鹿槐”旁边因为拍照,我把包和雨伞放在了一边,等午餐时才想起来,等吃完饭回来差不多两个小时过去了,而包和雨伞还依然在,而这“鹿槐”旁边那上着锁的各种媒体上双石屋标志性的院门也已经打开了!双石屋,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古风还依然延续着。就连外地的游人也被这古朴的民风感染了!还有以前来双石屋,我一直以为这“鹿槐”就是树龄最大的古树,今天才知道原来那棵双子黄楝树才是,他10余米高,胸围近四米,他已经有600多年的树龄了,还在枝干挺拔,遮天蔽日的生长着。他也正是当代双石屋人双石屋精神的一个象征。

想想我已经5进双石屋了,每一次来都有新的收获,双石屋的里里外外也在我心中愈加明晰,也正是一个我祈愿中的结果。

其实我知道之所以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来双石屋,双石屋的绝美的景色以外,是因为在当下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太需要一个地方来清净、放松一下自己了。在某一种意义上说我们数次来双石屋也是来寻亲的!双石屋,双石屋,你就是我的亲人我们的另一个家。

…… ……

其实我还知道,无论我们去不去双石屋,双石屋会一直在我们心里的,去双石屋“寻亲”已经是我们一辈子的情怀了。

双石屋,双石屋,我昨天来了,今天又来了,明天再来?

双石屋,双石屋,总想走进你怀里,双石屋,双石屋,你永远在我们心里!

2017.10.8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隔热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

断桥铝门窗

铝合金门窗

上一篇: 寺头铝合金门窗厂电话
下一篇: 寻人临漳县最新公告来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