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可以在东盟体验馆内买到来自印尼的产品。
从18日开始,整个广西的目光都投向南宁。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国家级重点展会、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这里开幕。
在“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这场博览会的举办地南宁,正以其面向东盟的独特优势吸引更多关注。
这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佛山“最近”的一年,南广高铁让佛山到南宁车程缩短到三四个小时。对于与佛山而言,东盟是仅次于欧盟的第四大出口市场,近在咫尺的广州、深圳港口往往是佛企出口东盟的优先选择。
而在高铁开通后,佛山与南宁背后的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客运距离也空前拉近。一个“新的东盟出海口”,将与佛山之间发生什么?
●南方日报记者 赵越 盛正挺
一座拥抱东盟的城市 对佛山意味着什么
南宁紧紧拥抱着东盟这个佛山第四大出口市场。不过,在高铁开通前,在与东盟间的往来中,佛山借道南宁和北部湾通往东盟的企业还不算太多。
邕江穿城而过,满城花红叶绿。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的南宁,整座城市充满节日气息。随着每年博览会的举办,南宁市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会放假2天。这已成为南宁人习惯的专属节日。
站在外来投资者的角度看南宁,背靠大西南市场、紧紧拥抱东盟,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两个故事。
后者显然更为独特。在2015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东盟”出现26次之多。近几年来,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成为南宁的发展目标。
对于身为内陆城市的南宁而言,北部湾是其对接东盟的另一优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城市组成,其中北海等三市均拥有港口,这对于发展与东盟间的贸易至关重要。
根据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将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其中,南宁市作为核心城市,将充分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门户城市的作用。
而对于南广高铁彼端的广东工业城市佛山来说,东盟也有特殊意义。去年佛山对东盟市场出口44.17亿美元,仅次于香港、美国、欧盟,居第四位。
在高铁开通前,佛山借道南宁和北部湾通往东盟的企业还不算太多。最直接的原因是,佛山临近广州港、深圳港,企业产品出口国际市场非常方便。就在今年7月,广州的南沙港区还新增了两条菲律宾航线。
不过,南广高铁开通后,在客流层面,南宁实现了与佛山关系的空前紧密。“以前的铁路交通南宁到佛山还需要10多个小时,而现在的高铁仅仅只需4个小时,就像南宁已经搬到佛山家隔壁一样。”南宁市工信委副主任尹玉林说。
那么,高铁的开通,会让佛山与南宁以及北部湾出海口的关系带来变化吗?
佛企投资南宁早有先行者高铁将推动企业投资布局
目前,南海工商联会员企业在贵广、南广高铁沿线最大的投资就位于南宁。现在,高铁让佛山企业家提升了对南宁等沿线城市的关注,为佛山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建筑材料展上,来自佛山的蒙娜丽莎陶瓷出现在展位上,迎接着来自东盟和国内的客商。
“我们参展东盟博览会已有多年,在南宁布局营销网点也是十年前的事了。”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说,目前陶瓷行业产能过剩,参展东盟博览会、布局广西是为了夯实东南亚和大西南的市场,完善粤桂黔地区的县级市经销网点覆盖,提升品牌效应。”
这家企业出口东南亚,要先由货船装运从佛山西樵的西江码头驶向广州的黄埔港、深圳蛇口港等港口,然后再走海运至东南亚市场。
在张旗康看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和三省合作的利好背景,为企业在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不过高铁始终局限于快捷的客运,而不能直接运输产品。因此在张旗康看来,“高铁经济带对拉动对外投资,以及东西部间的投资和产业转移效应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今后可能是佛山企业家更关注南宁等广西城市,逐步吸引产业投资的一个时期。”今年,南海区工商联秘书长王飞宁已经多次组织会员企业,赴粤桂黔高铁沿线考察。在几次考察中,广西、贵州各地对来自佛山的投资机会,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
而高铁效应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提升了企业家对沿线城市的关注度,“我经常劝企业家们出来看看,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王飞宁说。
从南海工商联掌握的情况来看,在高铁沿线投资的会员企业有二十多家。对比南海庞大的产业资本,这个数字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这些企业中投资最大的项目就位于南宁。投资者为广东雄塑,总金额达4亿元,始于2007年。
“佛山企业可在南宁做战略布局,获得更低的成本,且靠近东盟、大西南市场。除了生产基地,也可以考虑建营销中心。”广东省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会副秘书长王贵明说。
南宁已做下一步的打算。“我们将搭建好泛珠区域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大平台,借助高铁带动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构建泛珠三角区域城市通往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把交通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与东盟的合作发展优势。”南宁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多领域实现跨国服务 南宁提供另一种“出海口”
如果把北部湾“出海口”的意义,从外贸物流港口,扩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协作服务窗口,那么南宁已经在承担这样的“出海口”角色。
面向东盟的会展业,就是这个平台上的典型功能。今年5月,佛山十大区域文化产业品牌代表企业首次携代表产品参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从佛山彩灯、佛山剪纸,到石湾公仔、佛山陶瓷艺术壁画,佛山的文化产品获得了东盟观众的关注。
与东盟间的技术合作也属于这类“出海口”的功能范畴。2013年成立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合作与发展,已与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5国建立双边技术转移中心。
截至今年6月,该中心已组织730多项技术进行展示和对接,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签署338项合作协议,合作金额5.1亿元人民币。对于希望对接东盟市场的珠三角技术型企业来说,南宁的这一功能堪称宝贵。
此外,南宁与东盟的互动已扩展到互联网领域。就在不久前的9月13日,中国与东盟十国代表共同为“中国-东盟信息港基地”揭牌,该基地将建设面向东盟、服务中国西南中南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和网络枢纽,核心基地设在南宁。
据介绍,广西将构建连接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跨境陆海网络通道;做实互联网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网络动漫、云计算及大数据等产业。
另一方面,在外贸领域,南宁也在提供升级服务。今年6月,南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启动,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同时揭牌。南宁市提出,将积极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南宁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国说,南宁的跨境电子商务系统已经上线,欢迎佛山与南宁开展加工贸易合作。南宁海关目前实行货物一次查验、集中报关出境的简化程序,可以大大降低珠三角地区的进出口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可以预言,南宁这一特殊的“出海口”必然将受到更多珠三角企业的重视。
对话
联手打通
东盟与珠三角两大市场
东盟是广东对外经济的重要市场,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宁不仅在地理上离东盟更近,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组织和政策扶持等方面也更加成熟和到位。当高铁将两地的距离从10多个小时压缩到4个小时,南宁与佛山之间的关系将产生如何微妙的变化?就此,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南宁市发改委副主任、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副主任黄汉锋和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韦耿。
南方日报:在高铁经济带的背景下,南宁如何给自己的发展定位?如何看待自己与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关系?
黄汉锋:南广高铁、云桂高铁、柳南高铁、金南高铁、南钦高铁、南凭高铁6条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以及陆续开通,将使南宁由目前的“路网末梢”逐步转变为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南宁的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将产生深刻变化:扩大城市的辐射范围,提升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促进南宁顺利实现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的战略目标。
高铁也正深刻加强着南宁与珠三角城市的联系。南宁未来在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将加快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南宁转移。二是将加快南宁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推动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为主导的服务经济快速发展。
承接好泛珠区域特别是珠三角、粤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与珠三角区域各城市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这已成为南宁的共识。南宁要借助高铁带动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构建泛珠三角区域城市通往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把交通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与东盟的合作发展优势。
南方日报:两地相比,佛山有制造业优势,南宁强在对外商贸,今后两地如何开展产业合作?
黄汉锋:南宁希望与佛山开展积极的产业合作、经贸合作、文化旅游合作、科技教育人才合作以及粤桂黔高铁经济试验区合作。其中,产业合作方面,双方可以强化产业对接,坚持错位发展,构筑跨行政区域的产业链,加强两市铝加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合作。
佛山的建材、陶瓷、家具全世界都有名,事实上我们很多同事都跑到佛山去买家具和建材。欢迎佛山来南宁开展销会,推销佛山的陶瓷、家具。
韦耿:南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后劲很迅猛。南宁将以江南工业园、南宁新兴产业园、六景工业园以及宾阳黎塘工业园为主,按照产业成链、集聚成群的思路,着力打造专业化特色园区,力争到“十二五”末,4大特色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各园区主导产业及配套产业占比超过60%。
其中,黎塘工业园紧邻南广高铁,是南宁到广州途经的第一站,工业基础好。园区中的建材、家具、五金等产业都与南海、佛山等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较大合作空间。
南宁未来招商中,跟佛山的联系发展趋势肯定是越来越紧密。佛山民营经济、制造业发达,技术、人才优势明显,广西有区域优势,高铁使两地的空间距离缩短,原先不能利用的优势现在也能共享,对我们的招商肯定会有很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