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及西方豪门,总会联想到那些久负盛名的家族。比如前些年在国内因为《货币战争》被热炒的所谓西方实际控制者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虽然背后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证,但今天我们却仍然很容易就能够见到这个家族的踪迹------被广为知晓的拉菲红酒就是他家旗下的品牌,上面的五支箭标志一旁的英文就赫然印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名字。
拉菲红酒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在美国,各种各样的顶层家族也被公众所熟知,比如著名的布什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虽然限于美国立国时间较短,但他们也都活跃了超过三代。洛克菲勒家族已经兴盛到第六代人,标准石油公司和911事件中倒塌的世贸大楼都和这个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布什家族如果从老布什的父亲科普雷斯特当上联邦参议员从政算起,到布什父子两位美国总统,这个家族已经在美国政坛活跃了超过三代。
即使是我们的近邻日本,依旧盛产豪门大族,比如刚刚下台的安倍晋三就出自著名的安倍家族。安倍晋三的外公岸信介在二战时曾是东条英机的朋友,他在战后逃脱惩罚并在1957年出任日本首相。岸信介的弟弟佐藤荣作在1964年出任日本首相,并且连续干了三任。安倍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在二战末期参加过神风特攻队,战后在娶了岸信介的女儿后当选众议员。本来有老婆家两位日本首相的照顾,他已经几乎内定会成为日本首相,不过安倍晋太郎死得太早没赶上。但他还是在有生之年提拔了日后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当然小泉首相也投桃报李后来成为了安倍晋三的导师。顺着家族谱系再往上捋的话,安倍晋太郎的母亲其实是日本明治时代陆军大将大岛义昌的孙女。大岛义昌曾在今天的韩国牙山率一个混成旅的日军率先挑起甲午战争。不过日本本来就以财阀政治闻名,像三菱、三井这样的财阀,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
由于中国很早就确立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几乎一直奉行树立中央皇权权威、打压大族和权贵势力的政策,所以中央王朝几乎没有像欧美和日本那样有统治力的豪门大族,而影响超过百年的豪门更是屈指可数。
汉初的韩信这帮功臣太会打仗,会对王朝形成隐患,所以被刘邦和吕后联手杀掉。汉武帝托孤重臣霍光能够废立皇帝,所以霍光死后霍去病和霍光这支被汉宣帝族灭。东汉外戚专权,但一旦失势经常也是被皇帝或者太监族灭。
中国历史上即使偶尔出现有影响力并传承得久些的贵族,也经常是像蒙元和满清这样人口基数较小的外族统治中原,出于统治需要才一力扶持本民族贵族阶层。比如有清一代的皇后专业户满洲钮祜禄氏,《甄嬛传》里的甄嬛原型就是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镶黄旗的钮祜禄氏,还有晚清和慈禧太后并尊的东宫慈安太后也是满洲镶黄旗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另一个名人是乾隆时代的和珅,但他是满洲正红旗的。
①发端于三国的士族
不过,在中国两千年的中央王朝史上,确实还有一个和西方一样豪门大族辈出并且有统治力的阶段,也就是汉末开启的士族时代。
虽然在历史题材的讨论中一般多用东汉和曹魏这样的说法,但为了通俗易懂,我们还是采用三国这个说法作为以门阀政治为代表的士族崛起时代的开端。
在上一篇《司马家的困局》中我们留下过一个尾巴,说魏晋时代由于门阀士族过于强势,导致司马炎为了防范士族而强化宗室,大肆分封同姓诸王,甚至允许他们带兵,为后来倾覆晋室江山的八王之乱埋下伏笔。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对发端于三国时代的士族阶层的统治力认识得还不够深刻,那我就再举些例子来说明。蜀汉著名谋臣诸葛亮出身琅琊诸葛氏,琅琊位于今天的山东临沂,除了诸葛亮最后成了蜀汉丞相,其兄诸葛瑾则成为东吴重臣,官拜大将军。而同为琅琊诸葛氏的诸葛诞则做到曹魏的征东大将军,虽然后来被司马昭所杀,不过他的女儿还是和司马家联姻,后来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论起来还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可以说,琅琊诸葛氏完全渗透进了魏蜀吴角力的三国时代。
东吴和蜀汉都位于长江流域,远离汉代以黄河流域为核心的权力中心,缺乏袁绍和司马家这样的老牌大贵族。不只刘备手下没有,就是体量更大些的东吴集团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名门世家。无论是关羽、张飞还是赵云、魏延,除了诸葛亮还能称得上士族外,蜀汉政权几乎没有像样豪门出身的人物来支撑门面。东吴这边的情形也差不多,不管是陆逊还是吕蒙、甘宁,家世几乎都经不起审查。孙吴集团中大概只有周瑜的家世还算高贵。周瑜出身庐江周氏,庐江大概位于今天安徽安庆,祖上周景曾做到东汉三公的太尉和司空,父亲周异官至洛阳令,族中的叔伯周尚官至东汉丹阳太守,另一位叔伯周忠更是做到录尚书事的太尉。这样的出身已经高出世代出任地方长官的司马家,也就和四世三公顶配的袁绍家还有些距离,整个吴蜀两国几乎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贵族“老钱”(old money)。周瑜出身名门又见识超群,在极重家世的三国两晋时代自然要被东吴集团奉为上宾,也难怪孙策自小要和周瑜交好,后来两人还分别娶了大小二乔成为连襟。不过这样的名门孙吴政权自然不会随便放过,以至于后来的孙权也要来插上一脚,太子孙登和长公主孙鲁班都和周瑜的子女结成了儿女亲家。
当然,如果说三国时代老贵族的聚集地,自然非统治北方的曹魏政权辖下莫属。曹操前期最重要的谋士荀彧[yù]出身颍川荀氏,颍川位于今天河南许昌一带,荀彧祖父荀淑官至东汉县令,父亲荀绲[gǔn]官至济南相,也算得上不大不小的地方实力派。颍川荀氏在三国时代另一个知名人物是荀攸,也是曹操的重要谋士,虽然他比荀彧要大上几岁,不过论辈分荀攸要喊荀彧族叔。
曹魏集团的另一名重要谋士贾诩出身武威贾氏,曾祖贾秀玉官至东汉武威太守,祖父贾衍也做到了兖州刺史,父亲贾龚则官至轻骑将军,这样累世的出身已经可以算得上三国时代典型的士族出身,再配上难得的才华,难怪贾诩在曹操、曹丕父子手下一直能够居于核心谋臣地位。
如果说两汉时代是以皇帝为核心,皇后、外戚、宗室和太监为辅助的皇权时代,那么从三国时代起则是门阀大族占据统治地位的士族时代。支撑士族登上权力巅峰的除了普通地主阶层都具有的以大量土地作为经济基础外,更重要的则是对知识阶层和仕途的垄断。
②垄断知识阶层的士族
古代生产力低下,普通人日常几乎都挣扎在温饱线上,让一个成年劳动力不去种田而去读书,需要家中有多余的经济支撑
,至于从小到大聘请不同水平的老师教授学业,就更不是寻常家庭能够支撑得了的。除了家中要比较富裕,能够供养孩子读书这样高的门槛将大多数人拦在门外,
古代书籍流通的极为不畅则成为阻挡在求学之路上的第二重门。
三国两晋时代没有图书馆,更没有互联网,想要学习足够多的古籍需要到地方上的大族家中去抄录,甚至要到国都洛阳去查找。而即使找到门上,人家愿不愿意提供方便还要看对方脸色。三国时代的蔡文姬是汉末文学家蔡邕[yōng]之女,后被胡人劫持。曹操花重金将她赎回后,便让她默抄出古籍文章四百余篇。曹操求书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寻常的中小地主,也只有大家士族几世的积攒才有可能累积起巨量的藏书供族中子弟学习。
实际上,即使现代,70、80后在求学时也都经历过购买指定书籍的痛苦,通常是一些专门书籍一个市也就一两家书店有售,有些外文书籍可能只有省会城市甚至北京、上海的一线城市才有得卖,那些出身在县里、甚至乡镇的学生党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今天有了网络的便利,90、00后已经很少遇到这样的窘境,不过偶尔在新闻上还是能够看到一些地方学生排队购买学校指定书籍的盛况。今人尚且如此,何况近两千年前的古人呢。
能够得到足够多的书籍也只是过了求学之路上的第二道门,后面还有
交游和寻访名师这样门槛更高的第三道关卡。
所谓交游,更多的意义是讨论和交流。可是普通学校和名校的学生讨论的质量自然有天壤之别,而所谓名校,除了分布在各省会城市外,大多则分布在东汉首都洛阳这样的一线城市。有了足够的书籍和交游,自然还要有名师指点,而高质量的辅导教师自然也不会散居在乡野,自然也只能在汉晋时代的国都洛阳找到他们。
古代读书的最终目的大多为了致仕做官,如果能得到当朝名士的一二指点,在和各级高官甚至皇帝的对答时,自然能够踩上当时朝中的主流思想,更容易得到权力的青睐,这与今天读研究生都喜欢报知名学者的道理大同小异,而且这方面东西方高校也都没有什么区别。
魏晋时代,如果你想在读书的路上能够一直走下去,要家中的经济负担得起学费,还要有门路得到足够多书籍,更要能够时常跑到国都洛阳这样的一线城市和其他名校生交游,还要能够得到名士的点拨,这样的机会大抵也只有士族们能够拥有。不说别的,就是常年住在首都的旅馆甚至在首都拥有一处宅院,供自己求学之用,这样高昂的经济门槛足以吓退绝大多数的中小地主,更别说平民了。其实,即使是今天,一二线城市的学区房也会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不过好在今天的交通已经足够发达和廉价,寻常百姓只要足够优秀也有机会去读重点中学和知名大学,无非就是在通勤路上多花些时间而已。
自西汉建国以来,由于日久承平,国家统治更需要文治,故而在西汉中期前后逐渐发展出以《诗》、《书》、《礼》、《易》等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两汉经学供统治所需。虽然在任何时代成为名相名将都需要一定的运气和天赋,不过以文治治国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必然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儒生来充实官僚群体
。而前面所提到的高等教育所要求的高求学门槛,则必然只能让官僚群体基本从只有士族才供养得起的读书人中产生。
皇帝可以打破先秦时代的世袭,可以强行平衡宗室、外戚和宦官,但却离不开读书人的支持。
受制于汉晋时代的生产力低下,朝廷所需要的读书人只能产生自士族这片土壤,虽然士族家的孩子读书未必成才,但
如果绝大部分读书人都来自士族,那所谓的天才也只能来自士族,这也必然让皇权受制于士族。
西汉武帝时代的经学大师董仲舒出身今天河北衡水一带的广川大族,家中藏书巨万,同时代齐名经学大师公孙弘则是狱吏出身的儒生。可是到了东汉时代,著名的经学大师贾逵、许慎、马融、服虔、卢植这几人中,贾逵曾祖父曾在西汉时代作过常山太守,其父贾徽本身就是经学大家。马融祖上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其父马严官至将作大匠,主要负责皇宫和皇陵等的修造和营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长。其他三人的祖上虽然查不到出处,但再也没有西汉时代公孙弘那样狱吏出身的表述,东汉时代地主阶层对知识的垄断可见一斑。
魏晋时代,两汉经学走向末路,王肃和郑玄两派发生激烈争论。王肃出身著名士族东海王氏,他爹就是被诸葛亮骂“天下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的那个司徒王朗。王肃的女儿王元姬嫁给了司马昭,后来成了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生母。这样家世的士族出的论点自然会更贴近司马氏的利益,门第没有那样高贵的郑学败下阵来也在情理之中。
而同时代知识阶层兴起的魏晋玄学似乎更能表明士族的垄断达到何种程度。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何晏、王弼、阮籍、嵇[jī]康、向秀、郭象几人中,何晏是汉末外戚何进之孙、曹操养子。王弼祖上在汉末分别作过太尉和司空,曾外祖父是三国初年割据荆州的刘表,祖父一辈则出了曹魏政权的侍中王粲[càn],而王粲也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的父亲阮瑀[yǔ]和王粲同为“建安七子”,曾在曹操手下作过属官,阮籍虽然家境清苦些,不过自己却还是靠着祖上门荫入仕进入仕途。嵇康的父亲嵇昭,官至治书侍御史,主管刑狱。向秀的出身虽不算高贵,但也出自河内向氏大族。数人中大概只有郭象的出身最低,但也没有出身底层这样的描述。
士族这样垄断知识阶层这样的事情在今天的西方也同样能找到类似的影子。英美虽然已经普及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不过公立学校基本都是放羊式的快乐教育,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上价格昂贵的私立学校。家里有钱有地位但读书不好怎么上常春藤名校?两条路,要么给学校捐款,要么你的父母是这所名校的校友。家里要么有钱,要么本身就出自常春藤名校,这样的经济和阶层门槛设置本质上和发端于三国时代的士族垄断知识阶层并没有太大区别。
中国学生去哈佛、耶鲁留学读研还经常要面对无法毕业的问题,但西方精英阶层出来的学渣就是能够从那些名校顺利拿到文凭。当年的学渣小布什在耶鲁日常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骷髅会秘密活动,最后就能够顺利毕业。娶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长公主伊万卡的库什纳同样出身大地产商家族,GPA和SAT分数都不达标,不过家里捐了250万美元后也能顺利进入哈佛并正常毕业。那可是2000年前后的250万美元,据说这个价格今天已经涨到600万美元以上的水平。哈佛这样的名校都有荣誉毕业传统,据说库什纳毕业那年90%的哈佛毕业生都是荣誉毕业。至于荣誉毕业是个啥,反正我只知道不需要高强度考试,更关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啥的,大概是有钱家世高的学渣在大学提高完综合素质就能顺利荣誉毕业了,听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难怪近些年国内一些高校也有推广荣誉毕业的做法。当然国内富人也有捐款上美国名校的例子,其中甚至还有找错门路被中介私吞几百万美金,只用其中几十万美金贿赂校方工作人员这样的奇闻。当然这样妄图低价捐款就想浑水摸鱼的事情最后也自然被哈佛查出并把人踢出学校。不过我大概理解了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哈佛医学院出的论文为啥会靠数武汉几家医院的停车数量来判断我国的疫情了,当然后来迫于疫情压力哈佛医学院这样的国际顶级院校还和钟南山院士在线交流了防疫心得。
哈佛医学院数武汉几家医院推断2019年底爆发的武汉疫情的论文抬头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中国历史上的士族还是美国今天的豪门,垄断知识阶层都不是绝对将其他人排除在外,那些留给平民进入极为狭窄的上升通道只能留给天才,这也是为啥国内出去西方名校留学的很多普通人家子女读书辛苦的原因。
哈佛医学院数武汉几家医院推断2019年底爆发的武汉疫情的论文截图
③士族对仕途的操控
说回三国,除了坐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垄断知识阶层,士族的第三个支撑来自对官员的选拔的操控。
汉晋时代没有科举,只有由各级官员举荐的察举制。不过,不管是选拔德行还是能力,这种没什么明确标准的官吏选拔制度也只能流于人为操作,成为占据大量官僚名额的士族阶层间最常见的利益输送,即使是那些从底层出身的官员也概莫能外。
刘备出身布衣,建安初年受曹操提拔成为豫州牧,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长,也终于有了向国家举荐人才的资格。出于公心,刘备应该举荐一位当时的名士;出于私心,他应该举荐和自己一同起家打拼江山的结拜二弟关羽抑或是三弟张飞。然而这样一个宝贵的致仕机会却被刘备送给了当时天下最大的士族,袁绍的长子袁谭。刘备这样的举动换来了数年后的建安五年春被曹操打败后投靠袁绍的机会,并且是袁绍亲自出邺城二百里相迎的高规格待遇。
至于二弟关羽,则是在同年夏被逼归顺曹操后才被曹丞相以汉室名义授为偏将军,不久又在斩颜良后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而关羽从刘备手中得到正式任命则要等到十多年后的赤壁之战后,他才被任命为襄阳太守兼荡寇将军。出身草根,对汉末政治黑暗深恶痛绝的一代枭雄刘备尚且要遵守三国时代的士族潜规则,更别说那些本就出身士族的豪门子弟了。
如果我对汉晋时代的察举制解释得还不清楚的话,那么现代西方政治中常见的“提名”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2008年,初出茅庐的奥巴马在和希拉里争夺民主党内总统大选提名最激烈的时刻,民主党老牌政治家族肯尼迪家族成员,前总统肯尼迪的女儿卡洛琳·肯尼迪(Caroline Kennedy)公开表态支持奥巴马参选。5年后的2013年,在奥巴马总统开启他的第二届总统任期后,他提名既不会日语也没有外交经验的卡洛琳·肯尼迪出任驻日大使。虽然这事听上去有些猫腻,但很多年前国内的公知们就曰过,只要制度优越,就是一只猴子也能当美国总统,更何况是驻日大使呢?不过,差不多同样的道理,一千多年前的刘备向东汉朝廷提名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长子袁谭应该也是一样有理有据吧。
士族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垄断知识阶层,严重干预朝廷人才选拔,也不怪强势如曹操都不得不向中原的士族低头,以换取士族在谋臣和物资等方面的支持。
也难怪后世很多人分析说曹操在谋杀自己的衣带诏事件中没有对反叛的大臣们赶尽杀绝,又一再忍耐轻浮的杨修,其用意无非是笼络士族。曹操都如此,偏安南方的吴蜀两国自然也好不了哪去。江南的孙权不只强势绑定了家世在北方都数得上的周瑜,甚至连长江流域经营多年,但在汉末朝廷还排不上号的南方小士族张昭和鲁肃也同样笼络并委以重任。刘备在蜀中同样对刘璋旧臣吴懿等地方中小士族不断拉拢,甚至还将他们的代表李严与诸葛亮并立为托孤大臣。
曹丕代汉登基后,也不断向士族示好以换取支持,他所推出的九品宗正制里提到选拔人才所凭据的门第等标准正是为士族进入仕途开辟了方便之门。不过,这事也不能全怪曹丕,当时读书的门槛那么高,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出自士族阶层,你让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