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7至9世纪关于日本遣唐使的真实记录894年到现多少年

以下内容来自日本文献相关遣唐使的文字记载。翻译内容可能不太准确,望谅解。

从630年到894年的日本总共派出了19批次遣唐使,日本当时任命了正式的特使到中国唐朝,这些出访任务中有十四次完成了往返中国首都的艰苦旅程。这些任务带回了很多影响到日本政府,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唐代文明元素。使团规模很大,总数可达六百人,这些使团的成员还参与了商品交换-官方的朝贡物,很可能是个别代表团成员私下交易的商品。他们运输了诸如琥珀,玛瑙和各种丝绸纺织品之类的原材料,并用它们交换了中国商品,例如书籍,乐器,宗教著作和佛教图像。这些成员后来成为日本古代国家日本早期制度历史性的关键人物,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陆文化对日本早期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朝鲜半岛南部的移民和区域贸易是日本大陆文化传播的主要部分,但日本人也通过派遣和建立官方使馆与大陆建立并保持了联系。外交贸易使团最早可追溯至公元一世纪,当时日本的小怒怒县和山台县分别派使馆到了后来的汉朝和魏朝。公元220年汉朝灭亡后,直到6世纪末,中国仍基本上分为区域王国。由此造成的中国政治动荡使新近发展的大和法院没有明确的长期中国合作伙伴建立外交往来。在此期间,日本确实派遣了使者到中国,但与朝鲜王国百济和新罗的交流对于使日本了解大陆的文化发展更为关键。百济使团于552年到达日本(或538根据主要来源而定),带有佛像,佛经副本和和尚。这次正式的往来标志着佛教首次向日本精英阶层介绍了佛教。随后对日本进行的佛教研究促进了汉语素养以及中国的治理,哲学和社会和谐思想的传播,

隋朝(中国):600-614

589年隋朝的建立使中国回归统一,为日本提供了与新的强大的王朝寻求正式外交交流的机会。日本天皇在试图进一步巩固其在日本的权威并确立自己为中央集权国家的同时,选择将官方使者送至隋,这并非偶然。这些任务以及随后出现的更为显着的遣唐使带来了来自中国的积极影响,帮助日本这个国家沿着成功的中国模式的方向发展。太子昭德(574-622)曾是摄政王,他是中国文化的热心学生,热情地赞助了出使任务。昭德王子对儒家思想的尊重在他的著作中很明显。他依靠隋朝的使团来获得知识,以在日本建立一个集权的中国式中央集权国家,该国家纳入中国的礼节规则,民事和官僚法规以及系统的税收制度。在隋朝灭亡之前,只有四个宣教团在618年灭亡之前就被派往了短暂的隋朝,但是它们在促进从中国借鉴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还为将使团派往唐朝开创了先例,唐朝在618年取代隋朝。

由日本皇室授权的第一个唐朝考察团于630年离开。在接下来的200年里,有15个考察团往返于日本和长安。日本人得以建立集中的中国式官僚机构,刑法和行政法规,中国标准化的水稻田评估标准和人口登记系统。日本人还采用了中国历法和中国风水学思想,这在710年的(奈良)和794年的(京都)的建筑中得到了证明,它们分别以唐代首都长安为原型。

该使团将学生和学者带入和送去中国,其中一些人留在了唐朝30年或更长时间,然后返回以传播所学知识。最澄(767-822)和空海(774-835)是宗教学者的杰出例子,他们是804随使团出访到中国。回到日本后,前者创立了佛教的天台宗,而后者创立了真言宗,继而成为日本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这两个人对日本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为了使自己熟悉一些鲜为人知的佛教教派,每个人都作为官方使团的一部分前往中国。每个人都回来在日本建立他的新教派。如果最澄和空海没有作为804使团的成员,今天的日本会大不相同。最澄和空海的教派最终激发了新的日本教派的发展,使佛教在日本普通民众中广受欢迎,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思想和美学。

最重要的是,遣唐使为日本传播的大量知识证明了他们的成功。到9世纪末,日本人至少拥有1700种中文文本,包括有关政府和社会和谐的儒家论着,以及历史,诗歌,占卜和医学方面的著作。但是,必须牢记的是,日本人没有滥借中国机构或做法。相反,他们试图将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吸收到自己的社会中。

参加遣唐使是一项危险的冒险。往返行程最多可能需要两年时间,许多船只和乘客在海上不幸中丧生。如此众多的日本人自愿参加这些任务的事实证明了它们在日本精英们心中的重要性。777年记录的这次任务就是遣唐使沿着公海往返于中国南部地区并出现意外的一个例子。

纪实内容如下:

任务由4艘船组成,这些船于6月24日(农历月/日)从日本西部出发。由于每艘船最多可容纳150人,因此可能有多达600人在该使馆航行。代表团前往内地的旅程很顺利。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这些船安全横渡了大约925公里(575英里)的距离,安全抵达中国扬州。然而,当这些船在一年半后返回日本时,发生了致命的不幸事故。在778年的第11和第12个月,船只从中国苏州出发返回日本后不久发生灾难。

以下记述内容当年遣唐使团中某位船员的自述。他来中国的日子很顺利。然而,他对他乘坐一号船返回日本的叙述,生动地展示了他和其他人在海上面临的危险。

去年(公元777年)6月24日,我们的四艘船起航驶往中国。7月3日,我们到达扬州的海陵县专区,并抛锚。8月29日,我们到达扬州地区办事处。我们请州长陈绍友上访,并获准其中65人进入长安。在10月16日,我们出发去长安。

我们在第一个月的第十三天到达长安。我们在公元778年3月24迎接了唐朝皇帝。

6月25日,我们到达未央[为回日本做准备。9月3日,我们从扬子口启航。我们在苏州长丹府停留,等待风势。

11月5日,一阵顺风顺着我们,一号船和二号船一起驶向日本。当大约在晚上8点 风开始猛烈吹来,海浪变大了。船的侧面和木板被撕裂,船上充满了海水。甲板分开并冲走了。人和物资在海中漂浮,食物和饮用水都得不到保存。副使节“大野无阿森之岩”与38名(日本人)一起被淹死,而赵宝英(唐代随日本回国的特使)和25名(中国人)被淹死。 我一个人设法进入船尾后角的栏杆,在那里我调查了周围的环境并等待结束。

在该月的第11天大约凌晨4点,桅杆跌落到船底。然后,该容器分成两部分,分别向未知海域漂移。40多人堆在船尾的一部分上,四边只有三米长,他们执着地争取着宝贵的生命。系泊绳被切断后,舵丢失了。

幸存者脱下衣服,裸体坐在破损船只的顶部。幸存者经历了六天没有食物或水的情况,然后在13日下午10点左右,破损的船只漂流上岸。

靠着天的怜悯,我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我确实很幸运!

在暴风雨对第一号船造成的最初破坏之后,海面平静下来,破碎的船体部分沿着洋流向东北漂移。该船的两部分以及2号船均于同一天抵达日本九州的海岸。3号和4号船也发生了事故。3号船从中国出发三天遇到逆风。它返回中国进行维修,但在第11个月的第20天安全地降落在日本。4号船降落在韩国的济州岛,船员被岛民俘虏。最终有40人逃脱并航行到日本,于778年农历12月的第7天到达。

结束

大约在建都时宣教宣告结束,唐朝逐渐衰落。上次正式任务是在838年向中国派遣的。计划中的另一次任务是894年,但在大使提出抗议后,取消了该任务。据认为,由于唐朝的局势变得太不稳定,以及日本不再认为有必要引进唐朝文化的某些方面或与其邻国进行外交往来,于是考察团停止了。东亚贸易网络的出现也可能发挥了作用。人们认为代表团没有必要执行任务,私人商人越来越多地来到日本,并带来了许多商品。新兴的商人交易所可能使遣唐使的贸易活动变得不必要。

光学测试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服务好

上海测量软件

上一篇: 【推荐】7羽鸽王冠军神秘职业玩家久盟国际团队久盟股权基金
下一篇: 【推荐】8000亿水利投资加速推进多种融资模式做支撑投资基金融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