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基金,不得不感叹一下,最近几个月基金的疯狂,简直是全民炒基,这里边的原因当然很多,除了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还有各路舆论的带动,我们就不多说了。
当然,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可以说相当的惨烈,20%的跌幅司空见惯,不少投资者开始赎回。
很多人发出疑问:基金不是风险不高吗?我选的基金经理挺好啊?我买的那只基金挺受欢迎啊,怎么就赔了呢?等等类似的问题。
其实,现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特别是资本市场,里边有太多的套路和规则。
首先,要买一只基金,途径有很多,可以去线下的基金公司,也可以在线上购买,当然,现在年轻人可能都习惯线上操作,比如在各证券公司APP,还有互联网平台,比如某宝、某信都可以。
打开APP的页面,一众基金琳琅满目,基金小白肯定是一头雾水,甚至连名字都看不懂,下面我们由浅入深,总结三点来讲解一下,
①明白基金是什么,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类型。
②根据各项指标,筛选出备选基金。
③比较各项费率,确定最终要买入的目标基金。
首先,基金的本质,就是我们把钱交给基金机构和基金经理,让他们帮我们去投资,赚取收益。基金公司为什么要帮我们投资呢,当然可以赚手续费等等费用。
然后,是基金的分类,绝对五花八门,风险收益高低、投资周期长短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普通投资者在购买前,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期望从这里赚多少钱,还有为此能承受多大的风险,以及这笔资金的投入时间是多久,等等问题,这样才能确定最终该选哪种类型的基金。
如果按风险收益情况划分,我们可选的基金主要有货币基金、固定收益类基金和权益类基金,风险收益依次递增。
其中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国债、央行票据、银行定存等资产,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和稳定收益性;我们常用的余额宝就属于货币基金,相对安全稳定,并且可以随时赎回,当然收益也不高。
国债
另外是固收类基金,它会配置中长期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央行票据等资产。通常在市场不出现黑天鹅事件的情况下,固收类基金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收益,所以投资风险虽然比货币基金高,但比权益类基金却要小很多。
这类基金的名称一般为基金机构名称+风格+“债券”二字后缀,比如“xx增强债券”、“xx增长债券”。
最后的权益类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我们常说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基金都属于权益类基金,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比如我们打开某宝的基金页面,会发现业绩排行榜上的基金名称,清一色都是以“混合”二字作为后缀,比如“xx价值领先混合”、“xx灵活配置混合”。
同样的道理,股票型基金名称大多会以“股票”二字为后缀,指数型基金名称大多会以“指数”二字为后缀。而如果后缀后面还加了“a、b、c”,则代表收费方式的不同,a代表前端收费,收取申购费赎回费。b代表后端收费,申购的时候不收费,但是赎回的时候收费。c代表不收取申购赎回费,但是收取销售服务费,按照持有时间长度来收取。
从这个分类我们就能明显地看出来,不同的基金风险完全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风险都不高。另外,手续费也是千差万别。
除了按风险收益情况划分,基金还可以按投资周期不同,划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两大类。
封闭式基金在封闭期内不能赎回,这个封闭期可能是1个月、3个月,也可能是1年、2年,大多数固收类基金就属于封闭基金这个大类。
而开放式基金没有封闭期,任何时间都可以申购赎回,我们刚才说的货币基金和权益类基金就都属于开放式基金。
所以,对于资金流动有不同需求的人也要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
总之,在弄清楚各种基金类型的风险收益情况等问题后,大多数人应该都对自己买什么基金大体有了概念。
比如有稳定收入的年轻人,可能风险偏好比较高,就会把目光锁定在权益类基金中,愿意为高额收益承担高风险。当下比较受欢迎的混合基金、指数基金都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但如果是临近退休或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或许更应该注重保本,不妨关注固定收益类基金,这类基金亏损的风险更小,收益也更加稳定,适合长期投资持有。
下面,确定了基金的类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同类型中进行横向对比,也就是判断一只基金是好是坏,到底靠不靠谱,这是基金选择中最复杂的环节。
很多购买权益类基金的基民,会以历史业绩评判基金,但实际上,由于基金的波动性,基金的历史净值只是历史业绩的一种反映,并不能决定基金的未来业绩。最近很多明星基金的大幅回撤,也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要想长期在基金投资中获利,任何单一维度的评判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们需要综合各项指标,找出风险相对较低,而收益相对较高的一只或几只基金。
这里我们选取了基金机构、基金经理、基金标准差、夏普
比
率四个指标,尽可能从多个维度总结基金的选取方法。
一般来说,老牌的基金机构,往往经历过长时间的市场洗礼,无论是公信度还是业绩上都经受住了考验,很少出现公器私用现象,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其次是看基金机构管理的长期资产管理规模,规模越大,对基金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要求就越高,也是投资者长期信心的一种体现。同时,基金规模越大,规模效应越明显,摊到每份基金的管理成本就越低,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基金经理,赎回压力都会相对较小。
另外,就是基金经理,之所以要把基金经理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基金本质上就是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打理,基金经理人的素质和稳定性某种意义上比机构更重要。
我们在选择基金时,一是要看基金经理的从业时间和是否一致深耕某个投资领域,这代表了他的熟练度和专业度。二是看长期投资回报率,不一定非得行业最高,但最好不要低于年化15%,否则说明他很难穿越市场牛熊周期。
通过以上指标,我们已经筛选出一定数量的基金,但这些基金无论在资历、规模、还是基金经理专业度上差别不会太大,但基金价格肯定有高有低,我们要做的是从中选出性价比最高的。这会用到三个指标:一个是标准差,一个是最大回撤,一个是夏普比率。
标准差是指基金可能的变动程度。比如一款基金的标准差为50%,那么这款基金在未来一年就可能有50%的收益,同时也有可能造成50%的损失。因此基金的标准差越大,风险和收益就越高,而标准差越小说明基金的稳定性就越好。
最大回撤指的是基金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回撤幅度,简单说,就是过去一段时间的最大跌幅。比如我们用1000元买了一只基金,在一年时间里,这支基金先涨到了1500元,然后又下跌到下750元,后续又重新涨到1200块。这个过程中基金净值最高点是1500元,最低点是500元,那么这支基金的最大回撤就是(1500-750)÷1500=50%。
最大回撤意味着在极端情况下,投资者可能面临的最大损失,也体现了一个基金经理的风险控制能力。因此,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最大回撤率越低越好,因为这代表你买的基金风险更低,本金更安全。
最后说说夏普比率,它代表的是每份基金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回报率。当夏普比率若为正数时,基金的报收益率大于风险;当为负数时,基金风险大于收益率。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夏普费率越高,我们所买基金的投资性价比越高。假设某只基金的夏普比率为2,就说明风险每增长1%,就换来2%的收益。
综合来看,标准差、最大回撤和夏普比率,能分别反映出一只基金的稳定性、风控水平和性价比,只要选中符合这三个指标的基金,不能说就万无一失,但投资成功率肯定会大幅提升。最后我们只需要比较一下基金的管理费和申赎费,这在基金购买页面都能看到。
目前很多人都是通过某宝等互联网渠道购买基金,就会发现大多数基金的申购费会打一折优惠,相比于银行等传统渠道1.5%的申购费,互联网渠道买基金成本会大大降低。
最后,了解了前边这些,我们还要尽量的选准入场时机,比如大家都看好某某基,价格一路上涨,很多人陆续跟进,终于消息传到我们的耳朵里了,这个时候我们到底要不要买呢,这个时候就要谨慎了,要考虑是不是到了高点,我们可以点开基金介绍看看里边都涉及到哪些企业,哪些股票,看看价格是不是与现实不符,当然,关于股票的内容我们后续视频会专门讲解,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相比于投资股票,基金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比较省心。但如果我们不懂基金就想当然地购买,同样风险巨大,盲目入场,或者买了基金后心里又不踏实,开始频繁申赎,是目前很多基金投资者的现状。
最后,通过以上讲解,不知道大家对开头几个基金的困惑是不是有了答案,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基金的疑问,那就给我们留言私信,我们知无不答。
无论是买基金,还是其他产品,如果我们投资前,能通过学习,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我想之前全民炒基被割韭菜的闹剧肯定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