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群星10月榜#
文:话多多
“中国人是不是人?同样都是中国人,为什么就应该少排”?
2010年,柴静采访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时,被他问的这句话噎得哑口无言。
作为《北京“非典”狙击战》的前线记者,柴静以身犯险,只身前往医院,采访一线医护人员,也曾用行动感动中国,为何却因为这次访谈,险些身败名裂?
柴静,为何被网友调侃为“理中客”?
1976年的元旦,柴静出生在“醋乡”山西。
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教师,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在“醋坛子”里泡大的柴静,却硬生生地长出了一个遇事不服输的性格。
只不过,因为书读得太多,一不小心就熬成了近视,怕被同学嘲笑成“四眼鬼”,于是在学校每次测试视力之前,她会把视力表全部背下来,凭借这个小聪明,每次检查视力,她都会得到1.5的结果。
1992年,柴静考入了长沙铁道学院。
学校后来跟中南工大、湘雅医学院合并,柴静的母校,也跟着沾了光,成为中南工大了。
彼时,柴静还没有确定自己的梦想,只是报了一个比较好就业的会计专业。
再后来,学校的小广播站经常向学生征稿,柴静的写作能力原本就不错,于是经常往站里投稿,听着自己写的豆腐块文章被小广播朗诵出来,那种成就感,让柴静确定了职场发展的方向。
1995年,柴静毕业后,原本可以在铁路局上班,端上铁饭碗,但是柴静却放弃了。
原来,这一年长沙成立了文艺台,原本就想在新闻媒体领域成就梦想的柴静,毅然决然的去应聘,凭借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敏捷的洞察力及流利的表达能力,柴静如愿以偿,获得了担任《夜色温柔》栏目的主持人。
事实上,这档夜间节目,如同台里的一个烫手山芋,烂人干不来,好人不愿意干,因为谁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
但是,对于新人柴静来说,却如获至宝,在本职工作上稳扎稳打,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柴静得到了台里的重用,3年后,她被提拔为综艺部的副主任。
对于这项任命,就连竞争对手都无话可说,毕竟,柴静吃的那些苦,是众人可见的。
然而,别人眼中的职场制高点,在柴静眼中,也不过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电视台人才济济,随便找出一个同事,人家的学历都高出柴静一大截,柴静很快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于是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在电视编辑专业进行深造。
因为够努力,所以够幸运,凭借术业有专攻的精益求精,柴静在业内的人气值越来越高,甚至获得了《东方时空连线》节目组的邀请。
最初的时候,柴静内心是很抗拒的,因为这档节目的性质,需要的是理性思维能力很强的主持人,但是柴静擅长的,一向是主持那种文艺的、偏感性思维的节目。
这种反差,让她忐忑不安,但是,在领导的劝说下,她还是决定挑战一下自己,毕竟,不是谁都能进入央视这个平台的。
2003年,非典肆虐,彼时的柴静,临危受命,成为《新闻调查》的记者。
彼时,电视台召开紧急会议,高层希望前方记者能带回一手报道,然而,面对这项号召,所有人都为此踌躇不前。
突然,在一片沉默声中,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在人群的最后排响起:“领导,我是新人,我想试试看,可以吗”?
在一片复杂的眼光中,柴静站了起来。
彼时,有人说她为了出风头,竟然连命都可以不要了,也有人嘲讽她是无知者无畏......
进入医院后,柴静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来。
空气中弥漫着药水的味道,柴静跟被采访患者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虽然让她探查到一线最真实的情况,但是对于她来说,随时跟死神正面对抗的危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说:“无知者无畏”,但是,对于记者来说,职业素养告诉他们:“正因为无所畏惧,才能获得真实的未知”。
报道真实,是记者工作的第一要务,而不是空喊口号的歌功颂德,爱国,也从来不是口头表达,而是落到实处的身体力行。
凭借这场与死神的正面交锋跟对视,柴静将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患者在医院的就医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如实报道,节目播出后,柴静也因此红遍大江南北。
赞美是最好的鼓励,在此之后,柴静将采访视野扩大深入到群众关注的焦点事件中,进行最真实的前方报道。
那些年,无论是药家鑫案、还是李阳家暴案,无论是全国关注的奥运赛事、还是关于征地、亦或是地震,柴静都会进行深入报道,直指问题核心。
日积月累,终成无冕之王,斩获“十佳主持人”殊荣,将“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荣誉斩入囊中,身上的光环越来越多,柴静采访的人物级别,也越来越高端,而关于她本人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2010年,柴静就“环保”话题采访了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就国际环卫组织强调的,各国有责任减少碳排放量的话题,双方进行了一场辩论。
丁副院长认为,这就是欧美国家,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挖的一个陷阱,但是柴静却表示并不认同,她表示疑惑,既然发达国家都减排了,发展中的国家为什么就做不到?
而柴静接下来说的一番话,明显激怒了丁副院长的爱国热情,柴静表示,如果这个方案被一拖再拖,发达国家不接受,再过几年以后,情况不是会越来越糟糕吗?
丁院长明显坐不住了,义正词严的表示,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柴静却认为,丁院长并没有从科学家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出于政治角度进行的思考。
这句话,显然激怒了丁院长,当即表示反对意见:“我们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难道不应该吗?这不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吗”?
然而,柴静依旧保持中立的看法,她表示:“中国这么多人口,这个排放量的基数显然是太大了”。
丁仲礼院长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反唇相讥:“中国人难道不是人吗?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中国就应该少排”?
这个反问,令柴静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气氛尴尬到极点,透过电视屏幕,观众都能感受到现场的温度,近乎达到了零点。
节目播出后,柴静被无数网友调侃为“理中客”,称她在为发达国家加油助威,摇旗呐喊带节奏,也有人称她为“双标客”。
......
不知这件事,是否对柴静有影响,总而言之,在此之后,柴静将投入工作及生活的时间跟精力,重新进行了调整。
2013年,柴静在美国产女的新闻,再次让她置身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原来,自从柴静在非典中的惊艳表现后,她就吸引了一个男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摄影师赵嘉。
作为国内著名的摄影人,赵嘉的职场履历,比柴静的还要金光闪闪。
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做事向来不拘小节,大学毕业后在西藏工作了好几年,后来回京后在央视旗下的一家下属单位工作。
除了这个身份,赵嘉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摄影顾问,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技术与器材委员会委员。
如果说,柴静写的《看见》一书,让读者领略到新闻记者深入问题核心的一手资料,那么赵嘉撰写的《光的美学》、《上帝之眼》、《摄影的骨头》、《通往独立之路》等作品,则让读者领略到摄影之美。
作为《时尚旅游》的签约摄影师,赵嘉跟柴静结合之后,柴静观察世界的视角,显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早在2009年5月的时候,赵嘉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举办了摄影展,真实展示了灾区儿童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灾区儿童工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努力。
由于经常在世界各地进行拍摄工作,赵嘉的婚姻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前妻跟他生有一子,或许是不满意这种“丧偶式婚姻”,两人因此分道扬镳。
跟赵嘉的工作性质一样,柴静作为央视记者,也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跑,相同的信仰跟类似的工作性质,让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相守。
两人结婚后,于2013年在美国生下一女,由于出生地在美国,按照美国法律,所以孩子一出生,就成为了美国公民。
这件事,也让柴静成为舆论讨伐及媒体关注的焦点。
也是在这一年,柴静采访了一个跟她一样,饱受争议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周星驰。
或许是身为人母,总会想到与家庭有关的话题,所以柴静问了一个与婚恋有关的话题。
而彼时的星爷,似乎对此已经不再抱有任何期待,反问柴静:“你觉得我现在这个样子,还有机会吗”?
似乎感受到星爷的无奈,柴静急忙借用星爷在电影中的一句话回应道:“曾经有一段感情,也曾让你选择过,只不过你没有珍惜而已”。
这句话,瞬间让星爷泪目,而提到这句话为何被星爷在作品中提及,柴静的理解,似乎道破了这个大男人的小心机,柴静认为,星爷之所以那么说,只是出于一个不由分说的想法,只是想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已。
而柴静的理解也让星爷异常激动,他急忙反问:“你真的有这种感觉吗?谢谢你啊”!
......
2015年,柴静投入数百万资金拍摄的《穹顶之下》,原本是想反映雾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没想到这部纪录片放映之后,由于大数据系统采用的是美国方面提供的数据,也因此让她成为全网嘲讽的对象,一顶崇洋媚外的帽子,稳稳的扣在了她的头顶上。
在此之后,柴静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
据说,如今的柴静,将全部精力都用在培养孩子的身上,在美国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