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一名年轻的抗战士兵黄士伟,刚从江西清江工兵学校学习完爆破技术,此时他便接到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日军经常活动的山地附近埋地雷,阻止敌人进犯。
接到这个艰巨的任务之后,黄士伟就与战友一起出发,他们带领了三个排的兵力潜入敌占区,一个排大约有50人,三个排也就一百五十多个人,那时鉴于人多,所以也指派了好几名负责指挥的人,当中,黄士伟是年纪最小的,只有18岁。
行动的那天晚上,他们不仅要埋雷、还要架设铁丝网以及路障,这项工作非常困难,因为日军随时都有可能突然出现巡逻。
抗战士兵埋雷
在工作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因为士兵人数众多,惹人注目,他们很快就被发现了,紧接着就遭到了日军的疯狂扫射,最后黄士伟带着受伤的战友侥幸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942年,已经是146师独立工兵第8营副营长、代理营长的黄士伟,再次接到了要在兰溪埋雷的任务,时隔四年后的黄士伟,已经有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也深刻反省了上一次的教训。
在这一次的任务中,黄士伟担心行动目标太大,容易像上一次一样被日军发现,于是他就只率领了一个排的兵力,埋伏在了兰溪县城北1.5公里处。
黄士伟老人
5月25日,黄士伟带领战友们在晚上从距离兰溪不远的寿昌出发,游过富春江后,他们在兰溪北郊总共埋下了60多枚地雷。
这些地雷是铁铸的,形状非常大,埋完之后还要在它的上面覆盖上一块铁铸板,这样,在这上边的重量一旦超过65公斤就会爆炸。
埋完地雷之后,黄士伟就因为尿急便在附近撒了泡尿,之后便匆匆跟着战友们返回了兰溪。
也是因为这泡尿,后来,日军中将师团长酒井直次被地雷炸死,而黄士伟却是直到四十三年后才知晓此事。
那么黄士伟老人是怎样成为了一名战士的?当时酒井直次被炸死的详细情况是怎样的?为何直到四十多年后,黄士伟老人才知晓这件事情?
投笔从戎
1921年,黄士伟出生在重庆昌荣县一个普通人家中,身为家中独子的他,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的悉心教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1937年,16岁的黄士伟就读于蜀华中学,是一名高三学子。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成都地区也处在日军的不断轰炸之中,百姓整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黄士伟就已经有了想要投笔从戎的想法,正好那时候的《成都新闻报》就刊出了一则启事,称要招收20名有决心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献身的战地服务队员。
满怀报国热情的黄士伟被打动了,他立即将自己的名字给报了上去,最后被成功录取,激动不已的黄士伟,正想回家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家人的时候,却突然想起这件事情他好像没有向自己的父母说明。
当时还有一个规定是,一旦录取成功,就要写一封遗嘱交给家里人,于是黄士伟在第二天就写了一封充满着真诚爱国心的《抗日出征遗书》,郑重的交到了父亲手中。
黄士伟本以为自己身为家中独子,选择投入战场的行为会遭受家人的反对,但父亲看完他的信之后,却表示说支持儿子黄士伟的这一做法,让他不用担心家里人。父亲的支持和鼓励,给了黄士伟更大的决心。
黄士伟
7月份,16岁的黄士伟告别了家人,离开了学校,成为了川军21军的一名战地服务队队员。在部队期间,黄士伟不怕苦不怕累,肩上背着沉重的干粮和行李。
虽然那时黄士伟的年纪很小,但却有着坚定的决心,他跟着部队从成都出发走了300多公里的路,一路奔波,又是乘船、又是坐火车,经历了数天行程艰苦的部队生活,才到达的重庆。
黄士伟的心里一点都不苦,哪怕他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事,他也为自己是一名军人的身份而感到骄傲自豪。
1937年底,黄士伟因其出色的表现,被调入到了第23集团军青阳总部,担任少尉学习参谋。
浙赣会战爆发
1942年4月18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之后就遭到了报复,美军其中有5架没有返回航空母舰的轰炸机,转而就降落在中国浙江衢州等机场。
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照片
浙赣铁路横贯了中国南部,日军在占领了杭州、南京之后,就截断了铁路的两段。但铁路中间有一大部分的路段仍然是被中国第三战区所控制的,
日军为了摧毁供美军使用的机场,以及彻底打通浙赣线,便调遣了清华日军第13军、第11军8个师团,大约有14万人的兵力,发动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浙赣会战。
日军中将师团长酒井直次带领了13军主力第15师团,参加了这次会战。
侵华日军
酒井直次有着侵华“急先锋”、“虎将”之称,在日军侵华战争中,犯下了种种恶劣的罪行,尤其是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的抗日根据地,推行了“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在扫荡的过程中,酒井直次经常兽性大发,带领部下对中国妇女进行奸杀,有时候连怀孕的妇女都不曾放过,真可谓是无恶不作。
酒井直次
5月15日,浙赣会战正式开始,日军将兵力分成了三路,分别向金华、兰溪发动进攻,酒井直次是从南京、萧山出发的,并率领部队成功度过了浦阳江,之后沿江西岸南下。
两天之后,到达了西北地区后,日军就对安华街发起了攻击,但随后就遭到了中国守军第三战区第88军对其的拼命反击,而后在发现这边打不通时,酒井直次就转道前往其它战场,而且还陆续攻占了孝顺、马涧市等地。
24日,在攻陷兰溪县城外围的时候,我军对其进行了十分强劲的阻击,使得日军不仅多次没有攻下来,还遭到了顽强的抵抗。25日,酒井直次收到了重炮以及航空兵的支援。
或许是新武器给了不少勇气,酒井再次向兰溪县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兰溪之役彻底打响。
埋设地雷
与此同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了有效阻击敌军,并打击日军后方的补给线,赢得防御准备的时间,就命令所属的各个部门广泛开展游击作战。
其中战士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分散阻击、袭扰作战、破坏公路、铁路等,但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这么简单
于是为了牵制敌人,第21军军长陈万仞命令146师对酒井直次的师团进行阻击对战
与此同时,他又派遣黄士伟所在的独立工兵第8营,与步兵营相互配合,以急行军的速度,迅速赶到兰溪江东岸,命令他们是趁酒井直次带领师团前进的时候,在他们前进的路上埋下地雷。
黄士伟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就立即率领部下在酒井直次带领师团前进的道路上,进行炸桥毁路、设置路障、埋设地雷等阻碍其行动的命令。
就在5月27日的深夜时分,黄士伟亲自率领了一个工兵排,在步兵营的护卫之下,开始了埋设地雷的行动。
在黄士伟的带领之下,众士兵们都在头上顶着装满地雷的竹筐,然后小心翼翼趟过了齐腰深的河。
那时候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处,因为他们所要布雷的区域,是敌我双方交战时所处的无人地带,双方之间的气氛都非常的紧张。
过江后,黄士伟一边环顾四周的情况,一边侦察附近适合埋藏地雷的区域,直到他停在了一个三岔口的附近。
看着眼前的三条小路,黄士伟停下来开始思考,如果他是敌人的话,经过这里,看见三条岔路口一定会思索要走哪一条道路更为稳妥。
正好在三岔口处的侧面有一处高地,如果站在高地上,就能将这周围的地形给一览无遗,再加上这个地方作为制高点,更不会成为敌军的必经道路。
正所谓最安全的地方就越危险,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黄士伟就在这个明晃晃的地段埋下了炸弹。
战士们埋藏地雷
黄士伟分析过后,果断决定不在这三条路上,他带领士兵顺着这条岔路一直往高处走,然后在最好的观测点上埋设了60多枚地雷。
布雷作业完成之后,因为迟迟不见敌军过来,黄士伟就准备带领部队赶回寿昌县与大部队集合,因为时间比较赶,走得匆忙,黄士伟就地在前往埋有地雷高处的小山坡路口撒了一泡尿,之后就转身离开,几十年后的黄士伟回想此事,也没想到这泡尿的作用这么大。
踩响地雷
抗日战争中,中方仅靠着地雷这样一种战术性防御武器,就给侵华日军带来了极大的杀伤力,日军也对这遍地开花的地雷闻风丧胆。
也正是如此,5月28日的时候,酒井直次所带领的师团在攻占兰溪县的时候,就不断遭到了地雷的攻击。
再加上我方埋伏的地雷不易被察觉,杀伤力又很大,因此这一趟走过来,日军部队伤亡惨重,士兵们都没心思继续走下去了。
为了缓解众士兵的紧张情绪,酒井直次无奈之下,只好带领师团就地调整,等士兵情绪缓和得差不多了再说。
日军部队
过了一会儿,酒井直次为了使队伍能够继续前行,就下令让第15联队的队长河野顺治中佐,派出了一个工兵小分队,先行一步,对前方道路上的地雷进行搜索、清除。
在这过程中,清雷小分队依然不停遭到地雷的袭击,随着一阵阵地雷声响之后,小分队队长向酒井直次报告,地雷的清除工作已基本完成。
但生性多疑的酒井直次却并没有立即出发,因为遭遇了多次的地雷袭击,所以面对小分队的报告,他依然不放心,
为了他自己的人身安全考虑,酒井直次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在带领部队前进的过程中,首先是让一支骑兵卫队在他的前边进行开路,而后相继跟着分队前进的是骑兵步兵。
酒井直次和他的副将走在中间,前边的位置是情报参谋间濑淳二少佐、第13军总部参谋古谷金次郎,后边是参谋长川久保镇马少将和作战参谋吉村芳次中佐等人。
以这样的排兵布阵,他们在上午十点四十五分左右,走到了兰溪北面的三岔路口。
果然如黄士伟所料,酒井直次在面对这三个路口时,命令前边的工兵进行扫雷的工作,随后酒井直次就骑着马准备去往小土坡上的高处进行察看。
在去小山坡的时候,前方本来有士兵在带路,但谁知,马因嗅觉灵敏闻到了尿味,就突然加快了前进的速度,然后超过带路的士兵走在前面。
而这刚好就踩到了预先埋好的地雷,地雷瞬间被激活,直接爆发出一声巨响,直冲酒井直次。
随着“轰、轰”的一声声巨响,地雷的弹片以及尘土沙石都一下子腾空而起,酒井直次也在这危险境遇中被一股气浪给掀得人仰马翻。
酒井直次骑的马当场就被炸死了,他也随之坠落在地,全身上下都受了伤,最严重的伤就是他的左脚,当场被炸裂,整个左腿的皮肉也全部裂开了。
酒井直次躺在地上,疼得面目狰狞,未受到波及的军官立即从自己的马上跳了下来,跑到了躺在地上的酒井直次面前,当即给他进行了止血的操作,然后又让其他人去找军医过来医治。
被炸毙命
酒井直次是日军的陆军中将,身份地位都不容有一丝懈怠,不久之后,军医部长细谷大佐匆忙赶到,迅速为酒井的伤口进行检查。
在采取了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处理完伤口之后,军医最后说:酒井直次的身体状况虽然看上去严重了些,但是他的心跳还算正常,现在当务之急的,是先将血给止住。
听到这些话,在一旁照料的川久保也放心了些,便命令士兵将脸色还有些苍白的酒井直次给抬到了担架上边,然后送到了前方大约三百米处的一栋小房屋内,进行止血。
按照军医的说法,此时的酒井直次需要静养。
担架上的日本士兵
虽然身体状况不太好,但酒井直次的精神状态还是可以的,在被抬走之前,他还不忘自己的任务,让川久保代替自己指挥,继续向前追击,迅速展开对兰溪的突击作战。
川久保应下之后,就让酒井直次赶紧去休息,他会承担起攻占起兰溪的任务,不会让他失望。就这样,在川久保的指挥之下,众士兵继续向前攻进,但还没走多久,就又相继响起了地雷的爆炸声音。
又有不少的日军军官被地雷给炸伤,那间小屋子很快就被挤满了,川久保此时也正在思考该如何在减少地雷伤亡的情形之下,继续追击我军。
正好士兵送来了吉村参谋起草的追击命令,川久保正在进行仔细的审阅,就在此时传来了一个急切的士兵声音:“不好了、不好了,师团长快不行了。”
川久保一听是在酒井直次身旁照顾的传令兵的声音,就匆匆赶到房屋内察看酒井直次的状况。
只见酒井直次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或许是一直没有好的止血措施,脸色比刚才更加苍白,
川久保赶紧跑过去在他身旁一直大声呼唤着,但是酒井直次却什么反应都没有,此时的他已经完全进入了昏迷、无意识的状态。
军医细谷大佐赶到之后,察看了一下就立即开始给酒井直次连续注射了数次针剂,但他却依然没有任何反应,无论采取什么救治手段,都没有任何效果。
很快,后方医院就送来了输血设备以及足够的血浆,但还未来得及进行任何操作,酒井直次就已经因为受伤严重,失血过多而死,当天下午抢救无效死亡。
时隔43年的消息
因酒井直次的身份特殊,所以在他去世之后,日方担心这会影响在浙赣战役之中参战的日军将士的士气,所以他们在得知死讯后,很严密地封锁了这个消息。
并且在第二天的时候,由细谷主持偷偷焚化了酒井的尸体。
侵华日军
酒井直次去世的消息,是在浙赣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才有所透露,9月27日,日军在杭州西湖畔举行了“兰溪战役阵亡将士追悼会”,之后外界才知晓了这个消息。
9月28日,由周恩来领导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于第一时间就对此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全国人民都得知了日军中将师团长酒井直次被埋雷击毙的消息,他也是第一个在日军陆军建立以来首次阵亡的师团长。
在全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这个消息极大的鼓舞了中华儿女一同抵御外敌的决心,也极大的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但对于酒井直次是怎样死亡的详情情形。直到1984年的时候才首次披露被公众知晓。那是由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所编写的《中国派遣军》一书中所记载的文字。
1985年,我军第三战区第二十三集团军参谋长,时任南京军事学院教授的吴鹤云在《川军抗战亲历记》中首次对外披露称:
“第21军146师所指挥的独立工兵第8营副营长黄士伟,率工兵在兰溪北郊所埋地雷炸死了侵华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
时隔43年,64岁的黄士伟才得知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世人也才知晓原来是一名叫黄士伟的战士炸死了酒井直次,这个日本自明治维新建立新式陆军之后,第一个被打死在战场上的师团长级别的高级指挥官。
虽然这个消息很晚才被知晓,但黄士伟老人却依然表示很欣慰,还表示道:
“对得起我那些死去的战友了。”
战后回归生活
黄士伟在兰溪战役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这里,1943年,黄士伟又来到了永州工兵学校的普通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
毕业之后,正赶上湘桂战役,因为种种原因,长沙、衡阳、桂林等地都相继沦陷了,有将近几十万的难民坐火车去避难,而黄士伟也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1945年,从部队退役之后,黄士伟就又回到了家乡四川成都,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全国解放之后,黄士伟也与普通人一样,娶了妻子,生下了两儿两女,一家人过上了平平凡凡的和睦生活。
为了维持生计,黄士伟之后又去西南合作专科学校,学习了会计知识,1951年毕业之后,他就在原成都商二局第一酿造厂财务科,做了一名会计师,在这里干了30多年的时间,于1984年正式退休。
退休之后的黄士伟也没有闲下来,他用诗词书画来充实平淡的生活,2014年10月13日,这位抗战老兵在成都市的一栋老居民楼里去世,享年93岁。
参考文献:
张子申.踩响地雷的两名日本将军[J].军事历史,1993(03):53-54.
川军抗战老兵,如今还剩下不到400人 来源: 华西都市报 2014年9月3日
抗战老兵,我们永远的战士 来源:新华日报 2014年09月04日
一个老兵的自述 我炸死了酒井直次 来源:新世纪周刊 2005年08月01日 本刊记者/程海涛(发自成都)
黄士伟:布雷炸死日陆军史上首个殒命战场师团长 来源: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 朱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