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为什么能在一轮又一轮的金融战争中脱身而出?-金融风暴多少年一次

蒋旭峰(资深金融人士)

1997金融风暴

中国在前几轮金融风暴中能脱身而出,是诸多因素的综合。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香港能最终战胜索罗斯等对冲基金,除了香港自身所有的外汇储备和经济实力之外,更有祖国内地信用的无限供给与强大的综合国力。

这综合国力中,最显眼的就是联合国“五常”的位子(可以否决任何议案)、全球核打击能力和无人敢撄其锋芒的常规战力(这点决定美国人无法以武力讹诈来辅助其金融攻击)、虽然落后却可以独立运转的经济体系(这点决定美国人无法以封锁和孤立辅助其金融攻击)

。亚洲金融风暴后,中国成功加入WTO,一改原先东亚四小虎的雁阵模式,掀起世界经济繁荣新篇章。

中国是一个外汇管制国家。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虽然被迫升值,却是按照“小幅度、渐进式”的方式升值,这的确给了国际资本和热钱游资渔利的机会,却没有给它们狙击打爆中国金融的机会。

实践告诉我们,当一个发展中国家准备实行本国货币在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可兑换,并且同时准备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时候,该国政府必须认真地自问一下:货币当局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频繁的而且可能是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吗?同时还必须仔细地考察一下:本国金融体制能够承受频繁的而且可能是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吗?在没有肯定的回答以前,切不可过早对外开放本国货币和本国金融市场。

2008次贷危机

中国还是一个经常性宏观调控的国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被期待可以刺破的中国经济泡沫却被化解。以房地产价格为例,调控的原则是:一、房价必须保持上涨,以维持资本对于这一领域的持续流入,以此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房地产一直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和地方政府“第二财政”的安全和稳固。二、房价上涨的幅度,以不危及国家金融安全为上限。这就是房地产调控的原则,不过两条,简单明了且高效。这还不够,在纷繁芜杂的嘈杂声中,对房价和房地产相关行业,最高当局时而打压,时而鼓励,时而严厉,时而温和……措施不一而足,却完美地实现了宏观调控的战略目标,既保证了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又保证了房地产相关行业对于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2008年中国4万亿大放水,既激活了国内市场,又进一步解救了世界经济,带来了流动性。

有效的宏观调控,让中国没有走上日本30年经济衰退的老路。即:

日币升值→国际热钱涌入日本→日本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暴涨→资金大规模撤出日本→日本房地产崩盘→恶性的螺旋式下坠开始……

富有争议的央企

中国还有个强大的武器,那就是举国体制下的央企。由政权力量派生出来的经济组织,按照与政权的亲疏,可以依次论述如下:

一、中央直属企业,又叫作央企。这些企业,均为巨型企业,财雄势大,甚至其中任何一家,拿到世界上就可以与很多发达国家的百年老店抗衡,如中石油、中石化,比起洛克菲勒家族经营了百年的标准石油、美孚石油,或者英国人的英国石油公司来说,至少在规模上毫不逊色。但是这个类别的企业不多,只有一百多家,而且,还在进一步缩减中。这些企业的负责人都是国家高级干部。其经营得到中央财政的无限支持,换言之,其背后的支持力量,是中国的国家信用——只要中国政府还在,这个企业就不用担心融资和信用问题。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利润不是其关心的问题(当然,很多企业的利润均令其他企业瞠目结舌)。这些企业存在的意义,并非单单为国家盈利,而是为保证当局对于国内核心行业(如重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关键行业(军事工业、金融和银行业等)的绝对控制。

二、地方政府财政直接衍生出的融资平台类企业:这类企业,根本就是地方财政部门的直接延伸。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企业。这类企业的存在意义和唯一目的,就是为地方财政融资(所以才叫作“融资平台”)。所以,事实上,这些企业的背后,实质就是地方财政。这类企业为地方财政融资,而地方财政为这类企业提供无限量信用担保和各种便利。

三、央企以外的其他国企。虽然规模比不上央企,但是其得到的信用支持,却也可以认为是无限量的。

四、类国企。这类企业,名义上是民营企业,实际上得到中央或者地方政府“无限量”的信用支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经过早期的打拼,成功做大做强,变成了国家在某一行业的龙头,这类企业自然也得到了类似国企的待遇,甚至在信用支持方面完全等同于国企,所以我们给它们起名为“类国企”。或者,稍小一点儿的,变成了地方上的利润大户和GDP大户,其兴衰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自然得到地方上的信用支持——它们融资,自然也方便得多。

以“国企和准国企”为骨架支撑起来的中国经济,依靠这一架构带来的竞争优势,在2001年年底争得了全球化框架WTO中垄断“次低级”产业和为全球提供廉价工业制成品的机会。

国内的巨型国企,由于其组织原则和组织模式,在经营方面显然笨手笨脚,所以我们只能将其比作曹操的“铁索连舟”——看上去很大,但仅仅是千万个小舢板连起来的。然而,

巨型国企加上千万个小型的国企和准国企拼出了一个巨大的骨架,在这个巨大的骨架基础之上,还依附着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所有这些加起来,终于形成了一个超级巨大的、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达到每年产出10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航母”

——这艘巨型航母的名字,就叫中国。

这种方式虽然土,但是这艘航母的个头,完全可以碾压任何发达国家的单个跨国公司。这艘航母支持了中国高铁行业,于是中国中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到把全球高铁订单的一半以上都揽入怀中,逼得当日的大佬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和法国阿尔斯通商量着合并抱团对抗中国。

这艘航母支持了京东方,于是京东方从无到有把中国的显示器做到了“可卷曲”的地步,碾压前霸主韩国三星之势隐隐已现。这艘超级航母不仅仅规模大得空前绝后,其背后的支持,更是以超强的国力为基础:不受制于任何外力的独立国家主权、联合国五强之一、无人敢撄其锋芒的常规军力、可以抗衡一切强国的独立核打击能力、独立而先进的意识形态……这就是中国唯一能够拿来抗衡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保障中国民族工业不被绞杀的“大杀器”,也是中国赖以对抗国际金融危机的护身宝甲。只要这个国力基础还在,那么,这艘“经济航母”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信用支持,亦即得到源源不断的融资支持。甚至,哪怕这艘“航母”上无数大小舢板在大浪中沉没,只要这个国力基础还在,这艘“中国号”经济航母就不会沉没——经济战,就是国力的比拼,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总结

我们再回到系列最初讨论的近期热点话题,美元的升值。本轮美元升值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方面美元加息,导致资本逐利回归,另一方面俄乌局势不稳,资金避险选择美元。国际市场其他主要货币均有大幅贬值,在这个情况下,人民币不随之贬值即为变相升值。

金融战争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频繁发生的,它的经济背景是经济虚拟化和金融自由化。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不同,它是一种债权凭证或者所有权凭证,一旦未来的收益增加,它的价格会暴涨,一旦债务人或被所有者出现问题,它的价格会暴跌。因此,金融资产被称为虚拟资产或者虚拟财富。在债权或所有权能够实现的条件下,它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在债权或所有权不能实现的条件下,它分文不值。

一个国家的财富由物质财富和金融财富组成,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财富在总财富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虚拟化了。经济虚拟化意味着金融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给投机者提供了较多的投机机会。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不可兑换,金融市场没有开放,投机者也没有办法攻击这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进本国货币的可兑换和本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使金融战争从可能变成现实。

要在战争中获取胜利,需要自身的实力,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战略体系。中国在有节奏的国际化,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富民强,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配套体系,长久的治国方针,一带一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这些都是支撑中国打赢战争的强有力措施,也是他国无法比拟的优势!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自动测量

影像仪

光学测量仪器

ogp官网

上一篇: 【推荐】中国为什么地震频发?——挤出来的西部地震和拉出来的东部地震-赤峰圣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下一篇: 【推荐】中国为什么能在印尼击败日本,获得雅万高铁项目-印尼高铁项目中国亏多少钱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