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互联网行业裁员潮:纸蝴蝶的苦痛与坚持-如何看待互联网公司竞争

2023年,失业风潮席卷了全国,造成了全国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20.8%的严峻局面。

即便曾经被视为“香饽饽”的互联网行业,也无法幸免于监管政策和经济下行的夹击,面临着寒冬。近期报道指出,2022年,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和腾讯净流失了28000人;而仅2023年第一季度,互联网行业裁员规模就达到1万人。

中国境内的电商、游戏、短视频等核心互联网产业规模在过去几年已经放缓增长。

为此,不少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市场的机会,然而,他们也面临着出海之路的压力和困难。经历过行业野蛮生长的红海时刻和996工作模式的互联网从业者,通过海外业务发现了行业与个人的异化。如今,他们在面对频繁跳转的业务、裁员潮、意义感缺失的工作内容时,开始思考如何走下去。

一位“幸存者”在裁员潮中向端传媒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

这位互联网从业者已经从事这个行业约5年,他所在的公司主要从事海外业务,去年开始陆续裁员,今年更是集中裁员了一大批人。最早被裁的是国内的非中国籍员工,他们一直以来在做针对本国的内容审核、用户调研和推广宣传活动。对于他们来说,这份工作似乎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完美工作机会。然而,面对裁员,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未来。

这位“幸存者”还提到了许多非中国籍同事的个人情况。

有些同事在家乡经营一些小生意,并在做机械类的技能培训,但由于当地就业率不高,他们的家人希望他们能留在外国工作。还有些同事曾经在家乡担任公务员,他们认为中国很安全,对安全的定义是“走在街头没人用枪指着你”。还有一位同事即将毕业,如果没有工签就必须回国,他打算上语言培训班保留学生身份。但是大城市的语言培训班费用很贵,需花费六七千元。尽管这些同事每天往返5小时的交通,周末仍愿意加班,他们觉得只要能赚到钱,就宁愿连续工作七天。

裁员过程中,这位“幸存者”一直倍感紧张。

他无法透露给其他同事,但也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情况。裁员通知的那一天,他提前下班,不想面对这个困境。次日,他安排组员们在小酒吧聚餐,大家都态度非常认真,穿着西装从家中赶来。聚会结束后,一位非中国籍同事发信息对他说,尽管你再也看不到我坐在这个工位上,但请相信我会默默关心着你。这番话让他受到了很大的感动,然而,同事之间的关系却在潦草中结束了。

互联网行业的“集体创伤”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影响了许多从业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在这个行业中,裁员、业务调整和高压工作环境常常导致员工产生不安全感和消极情绪。

裁员是互联网公司普遍面临的挑战之一。

由于商业化的追求和项目利润的考量,公司可能会对业务进行频繁的调整,导致员工被裁减。这种现象会给员工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感。有些员工甚至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来缓解这种心理影响。

在互联网行业中,裁员被描述为“优化”,宣称通过此举可以提升整个团队的质量。

然而,这种裁员现象已经成为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常态,甚至制定了裁员指标。这种“优化”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员工的安全感,并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不安全感也逐渐蔓延到员工的日常生活之中。

时间限制和任务优先级成为焦虑的源头。无论是周末起床的时间还是与朋友约定的时间,一旦稍有延误,就会产生焦虑和急躁情绪。员工们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不敢放松、不敢买房、大笔消费,始终感到裁员的威胁悬在头顶上。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人们对于成功和幸福的展示也进一步加剧了员工的不安全感。

面对别人的晒单、买房、买车、结婚等的生活成就,许多年轻人开始自我怀疑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对自己的现状产生焦虑和内耗。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个体问题,更涉及到整个行业结构的改变。

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使得公司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员工的心理健康和稳定性。这种“集体创伤”给互联网行业带来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对于个体来说,面对互联网行业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需要调整心态和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首先,接受现实,认清行业的风险,并学会以最坏的结果为前提来做决策。同时,要慎重选择工作机会,根据个人的内心偏好和生活方式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在工作之外,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解压和放松,比如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等。此外,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统,与朋友和家人共享情感和经验,能够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

轴类测量机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质量好

测量光学仪器

上一篇: 【推荐】中国互联网线上直播15年-六间房一元可以买多少币
下一篇: 【推荐】中国互金协会更新会员名单,部分公司经营异常会员资格尚需审核-前海汇联基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