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界面新闻编辑 |
界面新闻从多家券商处获悉,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摸底2022年券商研究报告业务经营情况正式启动,券商需要在7月19日完成反馈。
今年中证协对券商研究业务的摸底工作提早了两个月,去年是在9月份。
中证协在对券商报送的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后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并将统计分析报告和统计结果在行业内公布供各公司参考。
中证协指出,作为每年的例行工作,摸底主要是为了客观反映券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开展情况,促进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健康发展。
今年中证协摸底研究最为突出的内容两方面,一是券商参与外部评选,二是对发布研究报告业务发展的建议征求。
行业人士表示,券商研究所较多存在分析师考核与评选获奖挂钩的情况,并设有部分奖励,主要是为了发挥激励作用,将分析师所获得的市场认可度转化为研究业务的持续动力。此外,征求关于发布研究报告发展的建议进一步反映了监管对于行业发展的引导与管理。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今年摸底工作较此前而言,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与不同:
一是中证协新增对券商参与分析师外部评选情况的调研,具体包括名称、组织单位、获奖情况,有无专项奖励、是否与考核挂钩,公司对外部评选机构如何评估等等内容。
二是今年中证协也邀请券商建言献策,关于对发布研究报告业务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这并不在往年的工作内容中。
三是今年新增对券商发布的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数量(份),以及覆盖的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家)的情况反馈。
除了上述新增内容,今年主要调研内容与此前基本相同,主要涵盖了十个方面,分别是研究部门设置和人员组成、证券分析师人员构成情况,研究销售部门设置和人员组成,公司是否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公司境外研究部门设置情况,覆盖的机构客户数,服务的机构客户佣金收入,发布的研究报告和覆盖上市公司数,和外请专家服务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关于首席经济学家的情况调研内容更加具体,新增了“日常管理归属于公司哪个部门”的情况,更加体现了对于首席经济学家的管理导向。
就在近日,监管部门对券商研报“双随机”现场检查的罚单陆续发布。
今年4月,监管发布了监管通报,通报显示,监管于2022年在全行业开展研报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专项工作,共覆盖45家证券公司和300篇研报。从检查情况看,券商研报业务合规水平和专业能力虽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部分公司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部分证券分析师研报制作专业性审慎性不足等问题。
界面新闻根据沪深交易所、中证协网站、证监会网站及公司公告统计,自5月18日首份罚单落地至今,至少13地证监局已累计发布40张券商研报罚单。
处罚对象所属机构方面,不仅包括华安证券、首创证券、太平洋证券等中小型券商,也包括野村证券、申港证券、东亚前海证券等外资控股券商,还包括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申万宏源证券等头部券商。
在处罚类型方面,本次以“双罚”为主,责任人中既有直接责任人,又有相关管理负责人。罚单类型主要包括警示函、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其中警示函罚单有31张,占比高达九成。
在处罚事由方面,主要包括存在违规行为、业务人员不适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规范、未建立信息形成留痕机制、出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方面。
有券商从业者表示:“本次监管密集公布监管处罚源于前段时间‘双随机’检查后处罚的集中落地。随着双随机检查结果的发布,公司近期已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强调对研报质量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