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国重工收益续享国企改革红利,中国重工上涨8.78%,接近涨停。中国重工作为中国军工板块的第一蓝筹股,下面是中国重工的投资要点:
1、 完整海军装备产业链,成就军工第一蓝筹。
2014年1月,公司完成收购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及资产,成为国内资本市场首家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上市公司。公司新增超大型水面舰船、大中型水面舰船、常规潜艇等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及相关资产,首次在军工领域拥有生产设计、总装制造、配套完整的产业链,公司军工优势进一步增强。通过核心军工资产的注入,公司打造完整的军工产业链,有利于公司全面提升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及军民转换能力,2014年三季度业绩分析,军品及海工装备业绩贡献明显,投资价值大大提升。
2、 海军装备与军贸大发展的直接受益者。
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迫使中国不断发展军力,未来3年军费仍将保持10~13%的增长,其中装备费用占比未来有望逐步提升至40%。12月3日,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的全军装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填补体系空白、补齐短板弱项上下功夫。这将促进战略空军、远洋海军和其它关键设备的研制和列装进程。特别是大型水面舰艇、新一代战斗机等,这些属于空白或短板的项目上,将继续获得重点支持。截至2014年6月底,公司手持订单1485.76亿元,其中军工军贸与海洋经济产业手持订单921.6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2.75%.军品结算高峰期下,增速可期.
3、 资本运作复制三菱重工,未来模式清晰。
中船重工集团在资本运作方面一直走在军工集团前列,中国重工按照注入—融资—注入—融资的路径实现集团资产的整体上市。航母概念赋予公司相对的高估值,船配、非船产业和海洋工程贡献主要业绩,研发技术实力和高层资源整合运作能力提供支撑,融资需求保证业绩释放。考虑到未来的二次注入、三次注入,将复制日本三菱重工的成长路径,市值向其靠近。
4、 改革预期一:集团科研院所利润贡献超30%,资产注入预期强烈。
中船重工集团下属28家服务于海军建设等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和产品涉及深海装备、燃气轮机、通讯、电子、材料、能源装备、环保等领域,2013年科研院所对中船重工集团利润贡献超过30%。集团将在2014年年内完成科研院所分类方案,并加快科研院所的资产证券化步伐,推进优质资产重组,适时注入上市公司。为了承接集团相应资产的注入,公司10月13日公告成立4家科技产业平台。同时,集团旗下科技产业平台将按照一个研究所对应一个平台公司的模式,未来将把下面的产业公司做成一个整体,按控股公司模式整装进入上市公司。2015年科研院所资产注入将是大概率事件。
5、 改革预期二:军品采购体制改革已经提上日程,占据海军80%订单的中国重工将受益于这一改革。
我国武器装备定价自1995年起一直实行5%成本加成模式,该模式存在激励取向模糊的问题。参考国外的借鉴性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预计未来军工采购定价体系将通过构建完整的武器装备价格体制,完善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定价模式,总装类军工上市公司利润水平将随着新产品的逐渐增加利润率水平回升至合理区间。
6、 改革预期三:优质资产分拆。
中国重工将按照整合以后再分拆的思路,不排除把市场认同度更高、在国内有行业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军工行业完全主导的资产,进行分拆。中国重工旗下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具备分拆条件。该公司在国内从事海水淡化、船用生活水处臵、压干水等业务,掌握了若干军用和民用的国家标准,在压干水和废弃水处臵方面掌握了国际标准。
7、 改革预期四:公司注重市值管理,外延扩张择机开展。
随着国防工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以市值管理为中心的考核体系的确立,公司将积极推进行业内重组整合。在并购方向上,公司将优先选择海工装备设计、高端能源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国内外优质企业。同时集团提出扩充完善集团公司资本运营平台,或将通过设立如金融租赁公司、产业并购基金等方式,深化产融结合。
8、 改革预期五:集团混合所有制及员工持股。
中船重工集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将定位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集团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入外部资本、推进资产证券化、员工持股、股权激励、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等,集团将进入全面改革阶段,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9、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4-2015年EPS 分别为0.21、0.26元。
目前股价对应14-15年PE 分别为40x、33x,PB2.5倍。按照2015年40倍PE,PB3倍,公司对应约1800亿市值,给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