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CPI下降乃要义所在
实际CPI下降乃要义所在 更新时间:2011-2-21 11:14:05 对于统计局此次CPI权重调整,笔者认为调整合情合理。因为如食品类比重过高、居住类比重过低等,不但与居民实际生活和消费相背离,而且可能会误导政策的制定,因此,需要进行调整。而且从调整间隔时间段来看,我国CPI指标权数每5年进行一次调整,今年刚好是CPI指标调整的一年。所以,随着老百姓日益富裕,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在CPI统计构成中,食品比重下降同时居住比重上调将是一个趋势。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对CPI的权重进行调整完全有必要,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既然是“合情合理”事情,为何诟病不断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CPI权数调整的时间窗口选择。如今对CPI权数进行调整,并且调整后的CPI低于预期,不能不让人产生质疑。目前物价正处高位。而相对于食品价格来说,由于“新国八条”和房产税试点的陆续推出,使得房价上涨趋缓,间接导致居住类价格近期变动幅度不大。这时将涨幅较大的食品类权重降低,结果就会使新CPI数据对物价上涨相对不敏感;涨幅较小的居住类权重提高,对CPI指数影响显得微不足道。
二是调整方案的信息公布不够全面和透明。例如,此次调整方案只是公布权重的调整比例,但调整前后CPI中每一项的具体权数,仍然是一个谜。人们只能从经验数据中进行推断。经过此次权数调整,CPI的计算并没有变得更加透明。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此次调整有些瑕疵,总的看新方案的背后体现的是统计局在积极消除统计数据失真上所做出的努力。它所统计出来的数据,不管是4.9%还是外界所预测的5%以上,背后所反映的趋势是一致的,那就是目前国内通胀仍存。另外,从目前的趋势看,未来通胀压力还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货币流动性过于宽裕的局面不会改变,它的减缓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金融危机期间,为刺激经济发展,我国实施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上马了很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中很多属于中长期项目,为确保这些项目不至成为“烂尾”工程,也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势头,仍然需要大量后续资金。而且,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个地方通过增加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欲望依旧强烈,并都设定了过高的增长目标,这就决定了今年货币供应量不会也不能大幅度降低。更何况目前市场货币存量仍然较大,而要减缓过剩的货币,需要一定的时间,仅靠几次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利率的提高难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过剩的流动性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施力通胀。
今年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今年国际粮食市场求大于供的局面不会改变,国际粮食市场仍然存在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国内,目前我国华北和黄淮等地遭遇数十年来的罕见旱情,同时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一些地方出现忽视农业、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这些因素决定了今年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大。据统计,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231点,创历史新高,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国际食品价格已涨至“危险程度”;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10.0%,环比上涨6.2%,“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环比上涨7.3%。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使得全球通胀压力增加,国内输入性通胀因素日益增强。在美欧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下,国际大宗商品需求急增,价格也在狂飙:全球粮价在未来几个月将继续上扬;纽约油价突破每桶90美元;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节节攀升,这种现象不仅使得全球经济在逐步复苏的同时还面临着新一轮通胀的风险,还使得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输入性通胀因素日益增强。
总之,对于当前通胀压力增大的趋势,调整前或调整后所计算出来的CPI都能反映出来,目前关注的重点不是调整方案所带来的误差问题,而是要透过CPI背后的数据和权重来对症下药,通过摸清通胀根源,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真正缓解通胀的压力,减弱民众的通胀预期,让实际的CPI水平下降,这才是真正的要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