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因懒政被颁蜗牛奖热闹之外更要有长效
近日,浙江缙云县召开了一场没有掌声的“颁奖礼”。县水利局水政科和舒宁医院迁建项目专人专班攻坚组,因工作拖拉、推进缓慢,在全县大会上被颁发作风建设“蜗牛奖”。两家单位负责人,上台尴尬领奖。据了解,这是自2018年3月以来该县第四次颁发“蜗牛奖”。
以“蜗牛奖”鞭策后进,可以说是一次创新。当然了,在此之前,各地事实上早有类似尝试。诸如“末位奖”“最后一名”奖等等,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通过晒丑激发“耻感”继而倒逼工作精进的特殊激励方式。
值得注意到的是,此前行政系统的行事传统一般都是“家丑不外扬”“关起门来了断”。各个职能部门尽管有严格的绩效考核,但一般都限于内部沟通、内部解决,很少通过公开的大会、公开的报道来进行末位惩戒。所谓“蜗牛奖”,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上述游戏规则。
表面来看,“蜗牛奖”的最大作用,在于震慑了“拖沓的工作作风”、推进了具体工程的进度。但其最深远的意义,却不止于此。这一奖项的设计,实则代表了一种更透明、更公开的行政系统治理理念和运作模式。“蜗牛奖”一说通俗易懂,这也便于公众理解。而以此为起点,我们期待着,相关的政府项目进程,能够更多进入公共视野,鼓励公共监督。
“蜗牛奖”不应该只是形式上的“批评”,更必须对应着实质化的、标准化的惩戒。比如说,与职务职级挂钩,与绩效收入挂钩,真正做到由虚而实,并使之成为科层制管理体系的内在一环。或许,唯有如此,才能在热闹之外有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