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拉开中国城镇化大幕
一号文件拉开中国城镇化大幕 更新时间:2010-2-7 0:32:45 1月31日,备受瞩目的2010年一号文件终于公之于众。这份文件也没有让人失望,增加“三农”投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加快新农保步伐、加快城镇化建设等惠农、强农政策紧紧吸引住了农民兄弟的眼球。
“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如何放宽户籍制度限制,推进城镇化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扶持政策缺乏协调。用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的话讲就是:地方政府支持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中央各部委的扶持政策协调性不够,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推动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合力。
今年的一号文件出台之后,地方政府一头热的尴尬有可能会得以缓解。“中央的大方向定下之后,财税制度、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都会向中小城镇倾斜,也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中小城镇,加快城镇化的步伐。”郑风田说道。
一号文件中也提到,要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如此一来,农村经济将由单轮驱动变成双轮驱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郑风田说。
对于这个新驱动的威力,郑风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3倍左右,约为11500元。如果城镇化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将能拉动1500亿左右的内需,以及5850亿的住房消费。“这两项加起来数量惊人,将对我国经济形成巨大的拉动。”他说。
这个驱动的持续性也会同样出色。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率、城市人口的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都要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是上世纪50年代的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措施得当的话,我国经济足以支撑现有城镇化速度,甚至更快。
“如果继续保持既有的趋势,我国的城市化率将在2032年达到70%。”党国英说。
看似一切美好,但也不能盲目乐观。我国城镇化战略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发达地区是否愿意接纳新移民成为核心问题,跨省区的农民工户籍制度解决应该是最难啃的骨头。”郑风田说。
郑风田认为,我国大部分农民工都在跨省打工,如果把在浙江省打工的农民工,落户在四川或者河南老家的城镇中,没有什么意义。但由于地方利益保护的存在,农民工输入地恐怕不会愿意为那些新生代农民工解决户籍问题。这就需要国家给输入地政府寻找一个动力源。
“可行的一种方案是解决一个农民工户籍给予输入地一定面积的用地指标。”郑风田说,“目前,我国对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用地指标限制得很严,肯定能刺激到地方政府的神经。”
关于城镇化的手段或政策方针,党国英也提出了几条建议。要强调规划,国家层面上要有规划,地方也要规划;在城镇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农村、农业,培养专业农民,帮助农民富裕起来;维护社会公正,不能在城镇化过程中损害人民的利益,要让市民和农民都享受到城镇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