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疫情短期冲击不意味着股市拐点
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成为了A股市场最大的黑天鹅。2月3日,在投资者的忧虑中,A股市场将迎来鼠年首个交易日。
市场的担忧有理由,一方面,疫情仍在扩散,对今年经济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多大仍然不明确。另一方面,春节长假期间,境外市场普遍下跌,海外与中国相关的资产跌幅较大,加重了投资者对A股开市表现的担忧。
记者统计发现,自春节前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至今,美国三大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在3%左右;德、法、英等主要欧洲国家股指的跌幅也超过3%;中国香港恒生指数跌幅达到5.6%,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跌幅更是超过7%。
在市场仍争议是否应延期开市之际,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2日接受采访时表示,2月3日股市开市是权衡各种因素的结果。证监会强调,疫情对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不会改变中长期走势。同一天,央行发公告向市场派发“定心丸”: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后专访了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就疫情对经济及股汇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疫情控制的相对乐观与悲观情形为假设,张明分析认为,如果是乐观情景,即一季度疫情基本结束,今年GDP增速有望在5.6-5.7%左右;如果是悲观情形,疫情持续至整个上半年,那经济增速或进一步回落至5.3%上下。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A股首个交易日大概率低开。张明也认为,开盘下跌很难避免,但他强调,不用担心指数出现断崖式下跌。这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央行已宣布在3日提供总规模超万亿的资金流动性支持,对投资者信心将有明显的提振作用。二是股市下跌如果超理性的话,官方机构投资者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加大投资规模来稳定市场。
21世纪:随着疫情爆发扩散,交通、餐饮、旅游、娱乐等多个行业受冲击,加上各地企业复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担心一季度经济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2020年6%的增速目标也会受影响,你预计疫情对经济冲击程度有多大?
张明:疫情对经济冲击程度主要取决于持续时间。可分两种情形判断,一种是2月上旬和中旬疫情可能达到顶峰期,并在一季度末结束,这是相对乐观的判断。另外一种比较悲观的情景是,疫情可能持续到整个2020年上半年。
目前受影响最大的是服务业,包括交通、餐饮、旅游、娱乐、零售等,由于开工时间推迟,很多地方都到2月10日,相当于假期长度是往年春节的两倍。这种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生产方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可能都不太乐观。
我之前做了一个估算,乐观情景下,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原来预计的至少下降一个百分点左右。换句话说,去年四季度是6.0%,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5.0%上下,低于5.0%也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疫情一季度结束,二季度经济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反弹。加上肺炎疫情之后,两会期间可能调整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一些判断,可以预计,今年的反周期宏观政策力度会比较大。基于这些判断,我觉得今年经济增速“保6”估计是很难的。在乐观情形下,全年经济增速有可能会在5.6~5.7%左右,但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经济可能会进一步回落差不多0.4~0.5个百分点,在悲观情景下,今年经济增速预计可能会在5.3上下。
21世纪:有观点担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可能也会因此受影响。
张明: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大。春节前国家审计局上调了此前四五年的经济增速,每年经济增速大概上调了至少零点一个百分点。大致估算一下,即使要完成2011~2020年的十年GDP总量翻一番的任务,其实2020年经济增速在5.3%、5.4%左右就可以了。
21世纪:春节期间A股休市,但海外市场普遍下跌,市场普遍担心,A股开市后会出现异动,投资者应如何理性看待市场波动?
张明:股市开盘下跌很难避免,毕竟风险预警是一个黑天鹅事件,是大家没有预料到的,投资者目前的避险情绪比较强烈。但我觉得也不用过于担心,指数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为什么?我觉得至少有两点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央行已宣布会在2月3日提供总规模超过万亿资金流动性的支持。对于平抑金融市场流动性可能出现的短缺,包括稳定市场的信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投资者信心会有比较明显的提振。第二点,如果股市开盘发生异动,证金公司、社保基金理事会等官方的机构投资者,可能也会出手来稳定市场。因为,总体来讲,股市下跌如果超理性的话,其实这个时候买入往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此,官方投资者可以发挥平稳的功能。
综合这两方面考虑,可能的情况是,开盘市场先是下跌,跌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稳住。个股不好说,但整个指数下跌的幅度不会特别猛烈。投资者不用过于担心。我有些朋友也问,3日早上要不要减仓,甚至空仓,我觉就可以静观其变,不要着急。这种冲击往往不意味着股市到了拐点,而是股市遭遇了一个暂时的冲击。我维持的一个看法就是,当前中国A股市场总体来讲其实还是一个投资的比较好的窗口,不用因为短期意外冲击而对整个股市失去信心。
21世纪:汇率市场方面,人民币会不会受到一些贬值压力?
张明:这是肯定的,人民币汇率至少会遭遇两方面压力。一方面,疫情本身会降低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大家的风险偏好会降低。这种情况下,因为人民币是一种新兴市场的货币,外汇市场上自然会出现抛售人民币去购入美元的做法,这会导致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
另外一个更加中期的冲击是,可以想象这次疫情会影响出口。但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署之后,今年中国还要从美国加大进口规模,所以,进口出口这样一算的话,今年中国出现经常账户逆差的概率在上升。而一旦出现经常账户逆差,从基本面上对人民币是一个贬值的压力。
综合这两方面,今年人民币汇率的确会遭遇一定贬值的压力。但是也不会贬太多,为什么?第一点,从客观来讲,中美经贸协议中,双方都承诺不要进行竞争性的贬值。如果人民币对美元贬得比较多,哪怕是因为疫情导致的,美国方面也有可能介入。从主观来讲,在当前这个情况下,咱们也不会让人民币兑美元贬太多,因为一旦贬值比较猛烈,引发大的贬值预期,可能会驱动新的资本外流,资本外流再加剧贬值预期,就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我觉得这种情况下,央行也会加大汇市的维稳力度。
在疫情发生前,我对今年人民币汇率的判断是大致是在6.7~7.1,中值在6.9,现在我们调整为6.9~7.4左右,中值大概在7.1、7.2左右。
21世纪:如果经济增速下行较大,政府方面还有哪些逆周期政策可以使用?
张明: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财政政策方面,两会期间有可能会让今年官方财政赤字占GDP比率超过3%门槛,意着会有更大规模的支出空间。这个支出定向性会比较强,比如说,可能会给这次受疫情相比较大的行业,尤其是服务业,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也有可能给一些受到重创的行业企业提供一些财政补贴。然后,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可能还会有些上升,会更多地用于对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应对疫情冲击的一些财政举措。
货币政策方面,今年货币政策放松力度在疫情爆发之后会进一步放大。我们之前的判断是,今年大概有2~3次降准,今年1月1号已经发生一次了,现在我们调整到今年可能有3~4次降准,就说剔掉今年1月出了一次,还有2~3次降准的空间,每次50个基点。在降息方面,从SLF到MLF到LPR,沿着这个机制的降息,今年可能力度也会比较大。最后,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频率可能也会更大。明天的1.2万亿人民币的公开市场操作就是一个例子。
除了短期财政货币政策之外,更能提振市场信心的,是大家希望看到有一些大的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出来。疫情可能也是一个倒逼机制,倒逼政府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这些结构性改革短期未必对提振经济有效,但是从中长期来讲对现在市场信心非常必要。可能包括什么?比如说国有企业的混改,农地的加快流转,更加包容性的城市化,服务业行业向民间资本的加快开放等,这些政策如果能和反周期的短期宏观政策配合起来,效果会更加好。
21世纪:世卫组织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美国、意大利等国出台了一些限制人员往来的措施,对中国经济会不会有负面影响?
张明:肯定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负面影响多大,关键要看像美国、意大利这样的做法会不会进一步的扩展开来。世卫组织本身的界定只是一个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是列为“疫区国”,他也呼吁不要对中国产品和人员实施这种限制流动的做法。但看具体各个国家,像美国、意大利的做法,我觉得就有些过头了。
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几个:第一,中短期内中国跟外国的双向人员流动会减少,对中国的一些服务业会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旅游、教育,外国留学生会减少。第二,对中国一些出口行业造成冲击,特别明显的可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玩具等,因为大家短期内可能会对消费中国产品有些顾虑。第三,短期内到中国来新增的FDI投资可能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