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加快步伐进军人工智能电子科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7日讯(王晓刚 记者 陈淋)大力推动大跨度的学科交叉融合和大范围的技术与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快步伐进军“人工智能”,9月27日,电子科技大学揭牌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乐民任首任院长,该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教授任执行院长,机器人研究中心程洪教授和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梁应敞教授为副院长。揭牌仪式上,电子科大党委书记王亚非与李乐民院士共同为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并为李乐民颁发了聘书。

申恒涛表示,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聚合人才,在夯实基础科研的同时,更好地将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应用到具体的、更多的行业领域,为国家产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抢抓机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的交叉技术科学,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一大主流方向,是推动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不仅是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学校根据学科发展、优化调整校内科研组织形式的重大需要。在揭牌仪式上,王亚非表示,学校将全力推进、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深入推动“双一流”建设。

王亚非认为,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链中,无论是在基础层、技术层,还是应用层,每一个层面的每一个板块,都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业态,而人才储备则将成为制约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他表示,人工智能研究院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力争建成杰出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学科交叉融合、成果应用转化的国际一流平台。

据了解,在人工智能的各个层面,电子科大都有较强的研究积累,特别是有30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杰出人才,正高以上的人员超过200人,为学校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申恒涛表示,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聚合人才,在夯实基础科研的同时,更好地将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应用到具体的、更多的行业领域,为国家产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交叉融合:期待催生颠覆性创新成果

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材料、机电、生命科学、数学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方向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申恒涛于近日入选了2018全球首个华人ai学术影响力top20榜单。

在平台建设方面,电子科大已经建成机器人研究中心、未来媒体研究中心、信息医学研究中心、智能网络与通信研究中心等一批跨学科的实体研发机构和平台,覆盖了从人工智能器件芯片、计算平台、算法模型、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等各个方面。

李乐民院士认为,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和科研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础,汇聚了申恒涛教授、程洪教授、梁应敞教授等一大批人工智能优秀人才。希望在电子科技大学“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支持下,以人工智能研究院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学校相关学科、人才等的交叉合作,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申恒涛也认为,学校已有的跨学科平台的跨度和深度还需要更上一层楼,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立,正是学校推动跨界研究的“加强版”。他说,“它将起到更好的桥梁作用,把诸多相关学科有机连接起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各个学科的影响力和驱动力,把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优势快速转化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

以机器人研究中心一直从事的社会机器人研究为例,程洪教授认为,机器人是包含感知、认知和决策的综合性系统,与“类脑智能”比较相似,这是狭义的“人工智能”概念无法涵盖的。他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研究必须实现大交叉、大整合,才能在探究智能本质的基础上,产生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健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成果。据了解,2017年12月,机器人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物理紧耦合人机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梁应敞教授从通信的角度也指出,人工智能将走向多智能体协作与群体智能,这对无线通信及网络技术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推通信学科的发展。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赋能通信网络智能化,实现通信资源精准配置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利用5g及未来网络的广覆盖、巨流量、大连接优势,获取无线及网络大数据资源,助推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慧医疗、车联网、机器人协作等不同垂直行业的应用。

[1] []

“人工智能+”:落地各个行业推进“中国智造”

据了解,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前期将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进行构建,以院级机构为虚体,下设研发机构为实体,以校内已有的特色研究中心和特色研究所为基础进行联合组建。

申恒涛介绍,人工智能研究院将进一步拓展研究实体和队伍,吸引和鼓励各类杰出人才和团队加入,在夯实基础科研的同时,更好地将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各个行业领域,真正让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发挥最大作用,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价值,并进行有效的产业化。

他表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主要成员单位之一,将在算法的输出,包括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跨媒体感知、混合增强智能、类脑算法、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的各类算法方面,为人工智能在通信、芯片、机器人、医疗等领域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程洪对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应用的潜力十分乐观。他表示,机器人研究中心将以“人机混合智能”为核心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目前,机器人研究中心在“人工智能+康复医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以外骨骼机器人为代表的优秀产品,在国内已经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人工智能+汽车”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梁应敞表示,在通信产业方面,近期将从“智慧物联网”入手,聚焦人工智能与先进通信技术、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行业应用开展工作。他举例说,“智慧物联网技术用于健康医疗,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收集细致的监测信息、实现实时远程医疗,在提高诊疗的速度、精准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体现人工智能的价值,肯定要面向产业,让人工智能真正落地。申恒涛表示,人工智能研究院会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学校学科优势,规划几个重点方向,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安防、智能城市、智能医疗、智能通讯、智能芯片等。“这些方向都有巨大的产业前景,想象空间很大!”他表示,为加强产业化,人工智能研究院将采取包括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鼓励技术转化等举措。“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孵化初创公司也是很好的一条路径。”

“智慧四川”:助推四川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也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2018年3月,四川省科技厅就发布了《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2)》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到2022年,“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重点产品、行业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申恒涛认为,四川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人工智能依赖于技术创新,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的排头兵,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世界一流的科研水平。还有川内其他几所兄弟院校,也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应该说,四川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的较好基础。

同时,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人工智能的技术驱动。申恒涛表示,成都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城市,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是最强烈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立,将会让电子科技大学成为国内人工智能的科技重镇,对四川的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制造业、服务业、交通、安全、医疗,甚至扶贫等产业,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程洪也认为,四川省人口基数大、产业基础好,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场景。同时,四川人天然地具有接受新事物、新科技、新经济的敏感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这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通信产业亦然。梁应敞表示,四川省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拥有众多人工智能与通信领域优秀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四川省“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进5g及人工智能全面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打造增长新引擎。而成都市是国家首批5g试点城市和军民融合试点城市,天府新区也已规划“天府无线谷”等新型信息技术示范园。因此,可以集合当地人工智能与通信领域行业优势,为成都打造“无线ai”城市名片,为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四川的重大战略贡献力量。

(图片来自电子科技大学)

[] [2]

动作捕捉设备

实时动捕

惯性动捕

动捕软件

上一篇: 【推荐】加快有色金属工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下一篇: 【推荐】农机企业如何应对可持续增长的挑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