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开幕长三角一体化提速
世博开幕长三角一体化提速 更新时间:2010-5-1 8:49:30 本报记者 唐君燕 杨仕省 江苏 上海 北京报道
一色的黛瓦粉墙,和墙上一幅幅寥寥的写意江南美景图,令这些原本临街并且略显杂旧的民居焕然一新,而这些民居,就坐落在江苏无锡市一条紧挨沪宁铁路的交通要道上。
4月28日,距离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2天的时间。记者看到,在这条名为兴源路的公路上,随处可见的世博会海宝形象,似乎不断在提醒着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们:上海世博会,无锡也有份儿。
这仅仅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周边城市影响的一个直观印象。事实上,无论是对江苏还是浙江而言,上海世博会都已经成为联系彼此现在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纽带。而且,这条纽带将从根本上让一直停留在文本阶段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真正落实到具体实施细节之处。
融入“大上海”
“世博会对无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无锡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章永兴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海世博会,对无锡来说,就是向世界展示自己城市名片的一个最好机会。
“对接”,这是眼下和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的无锡、苏州等苏南城市对上海世博会的诠释。其实,尽管在行政区辖上隶属江苏,但融入大上海,10年前就是苏南城市对自身远景的定位。
章永兴告诉记者,根据世博会安排,无锡市将在6月份承担一场世博会的论坛。为此,无锡市有关方面正在全力以赴准备这次高规格的经济论坛,届时,无锡方面还将把国际上与其结成友好城市的政要们悉数邀请。
据悉,这场将于6月20日至21日在无锡举行的主题论坛,是上海世博会六大论坛之一。目前,确认出席论坛的重量级嘉宾包括李政道、悉尼・布伦纳等6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各级政要、联合国官员和剑桥、麻省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校长。
从无锡的立场来说,这场论坛的意义无与伦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指出,举办主题论坛是充分展示无锡科技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
3年前,上海世博局就明确表示,长三角具有地域上的邻近性,因此世博会的系列论坛也可以放到长三角其他兄弟省市。
除了“对接”之外,“主动”也是长三角很多城市对上海世博会的一个姿态。围绕上海1小时经济圈的城市,几乎都采取主动姿态对接上海世博会。
杭州在2006年就专门组织编制《杭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世博经济规划》,制定了对接上海世博会3年行动计划。
与上海相邻的江苏太仓,也通过一份《太仓市2010年对接世博行动计划》来锁定太仓在世博之年的三大任务,借“临沪优势”,在吃、住、行等方面无缝链接上海世博会。
相对周边城市的主动,上海方面的姿态也是很明确,就是“共同”。“上海将按照‘机遇共抓、资源共享、主题共演、活动共办、声势共造’的五个‘共’的思路,以长三角地区为共同的东道主,共同办好2010年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在对媒体谈及世博与长三角的关系时这样阐述。
“世博会期间形成的长三角城市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机制,未来将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在洪浩看来,上海更看重整个世博对长三角城市未来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及对相互交流合作的促进,从而让世界第六城市群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体化加速
长三角经济区域一体化,这个不算新鲜的话题,却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而让各方有了崭新的期待。
1997年,为推动和加强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长三角15个城市成立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在2006年的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第七次会议上,16个成员城市以“研究区域发展规划,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为主题,研究区域合作计划。2007年的第八次会议上提出“调动长三角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将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与世博会紧密互动”的主题,进一步明确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但长久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多数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状态。在学者眼里,长三角,这个中国最发达经济区存在的合作整合方面的问题并不少,如区域内城市各自为政。作为一个复合型行政区域、城市间恶性竞争加剧、各城市产业结构趋同,以及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成为阻碍长三角区域经济整体良性发展的桎梏。
“对这样一个区域性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既是全球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顺势而为的一个举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教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包括参与全球分工,国际制造方面,“但真正要参与全球竞争,并不是靠单个城市去直接参与,这是做不到的。如果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利用若干大的城市群地区通过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去参与全球竞争,这是整个国家的战略。”
而上海世博会,从更高层面,显然给长三角滞后且各自为政的区域经济整合做了一个最有力的催化。
对于记者问及长三角规划何时出台的问题,国家发改委规划处一位自称姓张的官员告诉记者。
有专家认为,尤其在世博会举办之前,长三角地区还将有大量纵向和横向事务需要进行协商合作,一些行政和体制“藩篱”很可能因世博会被打破,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协商协调运作机制,将是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大契机。
当然,“作为国家层面批复的长三角规划,中央政府肯定会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大型工程项目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著名区域经济学家林凌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长三角地区正面临新一轮发展机会,其核心就是让‘长三角’走向‘泛长三角’。”
据他分析,新的规划将主要着重优化长三角地区各区域的空间规划,比如如何划分长三角地区内苏北、沪宁、杭州湾等区域,以及各自区域内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等。
区域产业升级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改变当前的产业同构现象。”这已成为越来越多区域经济专家们的共识。
粗略估算,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而到世博会的正式召开之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认为,对企业来说,花钱参与世博会,可能比之前参与包括奥运会在内的体育赛事更加有效。另外,在针对性方面,世博会也更具优势,世博会的经济、科学、环保特性受到企业管理者、政府等人群的青睐,各个城市、企业和各自展示的高新产品也都成为城市和企业最好的招商引资名片。
浙江大学理财研究中心副主任严顺富认为,和世博会短期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相比,中长期更深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也许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价值所在。
对众多长三角面临转型的中小企业来说,世博会将成为出口企业提升能级的重要平台。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秘书长兼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张乃剑则认为,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比较多,已形成世界上少有的、具有一定活力和实力的中小企业群。通过上海世博会,可以扩大中小企业的视野,重新认识企业真正走上世界的概念、必备的标准和条件。同时,中小企业通过与世界企业的对接,容易找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使中小企业真正不断做大、做强。
事实上,和1997年相比,眼下长三角区域的融合已经触及到深层次的文化融合。此外,能源、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等也都已经或者开始成为各地区的重点合作专题。
“皖江城市带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腹地,是长三角辐射安徽乃至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和中转站,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安徽发改委综合处一位人士说,安徽已成为与长三角联系最为密切、承接产业转移较多的区域之一。
目前,皖江城市带除了有知名企业搭建的产业基础外,在与长三角经济圈的长期融合中,已经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共生圈。现在,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而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的70%来自长三角。
长三角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一览
2003年8月 长三角16个城市签署《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长三角城市参与世博会热情涌动。
2006年11月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16个成员城市在泰州共同签署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协议》。
2007年5月 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政府共同签署《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
至今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已上报国务院审议,上半年有出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