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什么虚拟货币解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各大资本都在抛售阿里股份,请说干货,不要废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股票账户的资金被禁止取出,这是为什么?
我也遇到几次股市里资金取不出来的情况,结合提着的问题,统计一下股市资金取不出来的可能的几个原因:
第一,是当日卖出资金,次日才能取出。这是因为交收机制决定的,当日卖出的股票,获得的资金可以用于买入,但是不能随时取出。而一种情况可以,比如你户头在开盘前就有10万现金,你把这10万现金买入了一只股票后又卖出10万的同一只股票或者其他股票,现金依旧还是10万,这种情况可以拿出现金(可能不同券商有所差别)。
第二,超过正常的交易时间。比如15:00以后,银证结算系统已经关闭,那么,你即使股票账户里有现金也转不出来,需要在交易时段即银证结算系统正常时间内才可以转进转出。
第三,比如你有融资融券资格,而你交易了相关品种。比如,我100万资金,用了60万的融资买入或者持有,但是现金依旧保持比如60万或者其他数额,当你万取出60万时,就无法完成取现或者转出。因为你的资金被用作“融资担保”了。我就发生过,比如,我户头留了50万现金,以为随时可以转出,但是,因为融资占用了“现金”作为“融资担保”,只有在卖出对应的融资仓位,现金才可以自由转出。
总体上,现在我国股票证券账户中资金属于第三方托管的机制,也就是,银行作为“托管方”,券商只是一个通道,但是券商无法挪用你的资金,也无法占用你的资金——无论资金是否在途或者闲置。但是上述“银证结算”机制的规定,是使得在上述条件下无法转出资金。
股票投资中,为什么有一些人会“迷信”技术分析呢?
因为技术分析能够弥补自信上的不足。
因为技术分析能够给自己的短线投机找一份交易的接口。
因为技术分析是大部分人认为可以快速致富的法宝。
所以技术分析被大部分散户认同。
但是在股市里,赚小钱靠的是技术和运气,赚大钱,靠的是格局和自律。
大家太过于迷恋技术分析是因为市场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寻求一种快速致富,短线盈利的捷径,而对于这种捷径来说,只能通过所谓的技术分析来实现。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技术分析,而越来越多的短线技术分析方法出现。让散户盲目跟风。
试一次错一次,直至资金耗损完毕。
要知道的是,股市技术,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同一个图形,有说该卖出,也有说该买入。买有买的一大堆理由,卖有卖的一大套道理。真是:嘴是两张皮,说进又说出,说法虽不一,横竖都有理,最终没有相对的定论,让受教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稀里糊涂、亏钱破产!
被称为股市之神的:杰西·利弗莫尔和巴菲特,真正能流传千古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技术,而是理念。
成千上万的股市技术理论大作,其实每本书,厚积薄发,有用的或者说画龙点睛的精华部分也就不过短短的几句话,只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这有用的这几句话加上重号,读懂记牢“学而时习之”即可。如果你要死钻牛角尖,每本书都逐字逐句逐行搞清楚,非把人读成傻子不可。
所以,真正能够盈利的方式无非是那些简单、易懂、但是难以做到的策略。就好比熊市底部区域布局,坚持到牛市获利。
记住,拉长周期,减少频繁交易,你的胜率才会有明显的提升,你的收益才会扩大。
不要一年做20个决策。1年做20个决策,肯定会出错,那不是价值投资。一辈子做20个投资决策就够了。
长线就像上班,再难都得坚持,因为要生活;短线就像打麻将,输赢无所谓,因为要刺激。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背后的真正逻辑。
为什么各大资本都在抛售阿里股份,请说干货,不要废话?
看阿里巴巴的K线,从2017年12月开始,阿里巴巴的股价就是180美元左右,而今天2019年4月7日,阿里巴巴的股价依然是180美元左右。而且阿里巴巴的市盈率并不低,市盈率45,
虽然阿里巴巴依然有增长潜力,但是明显增长乏力。一是搞天猫国际,二是云计算,三是本地生活(口碑饿了么等),四是文化娱乐(UC浏览器、优酷视频、虾米音乐等)。五是新零售。六是菜鸟网络。七是阿里达摩院。排名不分先后,以上这些都是阿里巴巴已经存在的业务,但是所有这些业务目前并不赚钱,甚至大部分还在持续投入,在亏损阶段。
阿里巴巴的故事是很多,但是显然除了电商,其他都拿不出手。阿里云计算虽然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但是跟亚马逊和微软云计算比起来,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另外,拼多多火了也是各路资本抛售阿里的原因之一。国内电商之中,京东、苏宁、天猫都是品牌电商,而淘宝在CtoC电商之中则从无敌手,拼多多火爆之后,则对淘宝构成了威胁。
明清时期为什么要闭关锁国,难道他们不知道海外贸易能挣钱吗?
别受“闭关锁国”这个词的蛊惑,认为就是单纯的关闭国门,不许外面的进来,不让里面的出去,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并没完全封闭,只是严格限制对外交流,实施海禁是根据当时的国情不得已的行为,一段时间又开放了,历史课上都学过明朝的“隆庆开关”,清朝的广州十三行,这些都是对外贸易的政策和窗口,而且明清之际,中外经济交流达到了空前的发展,真是闭关锁国,能达到如此效果?
2009年在汕头海域打捞的“南澳一号”沉船,出水瓷器一万多件,这些全是当年明代的出口瓷器。其实闭关锁国最大的诟病就是海禁,明清都曾有过“片帆不得下海”的严禁,最早的海禁并不是明朝开始,而是元朝,因为打了几次日本惨败,一怒之下就禁海了,朱元璋时期,沿海倭寇横行,为了海防,延续了元朝的海禁政策,永乐时期的郑和下西洋,也仅是国家队带着官商些许贸易,难道不知道贸易挣钱吗?当然知道,是人都知道贸易的诱惑,特别是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在各都都是抢手货,可沿海不太平,直到嘉靖时期,倭寇被彻底剿灭,沿海恢复安宁,于是隆庆开关。
隆庆元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海外贸易,明朝正式对外开放,图为明穆宗像。彻底解除了海防,民间海外贸易从此获得合法地位,迅速达到空前盛况,举几个例子,比如每年从澳门港运往雅加达的的瓷器达15万件;1636年以前,西班牙人经营从马尼拉运往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每年约在500箱,多则达1200箱,每箱装丝绸几百匹;17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的茶叶有3成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行销的,80年代达到5成,90年代达到7成,并且利润一直高于100%;糖是印度人发明的,而白糖则是明代人研制出来的,明朝之际,中国糖每年运往日本达172万斤,《中国白银货币》一书介绍,从隆庆开关到明灭亡,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约在3亿3千万两左右,占到了世界白银总量的3分之1,这岂是闭关锁国能办到的?
广州十三行一度被誉为“天子南库”,里面诞生了世界首富,伍秉鉴。清朝情况差不多,满人统一中国,但小岛子孤悬海外,时常祸害沿海,于是顺治沿用曾经明朝的海禁,直到1684年康熙彻底北服了小岛子,第二年就废除了海禁,海上贸易又活跃起来,雍正又开了南洋海禁,国人可以去外经商打工,乾隆时期又开了闽关,《民夷交易章程》等律法也是在这时期出台的,这其间涌现了比较著名的“广州十三行”,其实这依然是沿用明朝的惯例,广州十三行的前身正是明朝的“广东三十六行”,当年明政府给广东36年商铺发放了海外贸易的资格,由他们在澳门港和洋人行商,所以,清朝从海禁,解禁,贸易、政策等,都是学明朝的。
图中的崇兴造船厂,创建于明末清初,是一个见证了月港贸易的活化石。总结一下,明清各时期的统治者,因为国情问题出台过闭关锁国,后来都逐步解封,并在海外贸易中大获成功,但这里有个问题,中国商品在国外卖得太好,大把的银子赚,外国的商品进入中国却千难万难,进来了也卖不掉,这让洋人急红了眼,软的不行来阴的,阴的不行来硬的,于是鸦片战争打烂了窗口,外国人从大门进来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