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放任上市公司财务洗澡

不应放任上市公司财务洗澡

新年过后,A股开始进入年报季,随着上市公司不断披露2019年经营情况,一些动辄亏损数十亿甚至百亿的“惊雷”,既让投资者措手不及,也引发公众热议。

关注度最高的当数*ST盐湖,据其最新披露,2019年净亏损约432亿元~472亿元,目前*ST盐湖总市值约239亿,相当于一下亏掉了2个总市值,这一亏损额也将刷新A股史上最大亏损纪录。

一家200多亿市值的公司,在一年之间亏损400多亿,自然不是真正的经营性亏损。*ST盐湖称,业绩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破产重整进程中资产处置预计产生的损失,初步预计对利润的影响金额约417.35亿元,此事项属非经常性损益。但巨额亏损消息并未让公司股价下跌,反而自去年8月中旬公司被债权人申请重整以来,股价一路上涨,累计涨幅已超过50%。

不过,这一非常规操作随即引发了监管层关注。1月13日晚间,深交所向*ST盐湖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资产处置导致大额资产减值417亿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事实上,不止*ST盐湖,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业绩“爆雷”,巨亏或因为计提商誉减值,或因为计提资产减值等,金额从数亿元到数十亿元甚至百亿元不等。如慈星股份因计提商誉及资产减值预计导致上市公司亏损超过7亿元,中集集团预计2019年度需计提资产减值40亿元~55亿元,华东科技拟对子公司计提资产减值56.56亿元。

正常而言,对于资产减值的计提,上市公司大可慢慢进行消化,根本没有必要在某一年度进行全额或大额计提,不至于对当年的净利润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如此多的上市公司热衷于一次性巨额计提资产减值,与近年A股盛行的“财务洗澡”不无关系。

所谓“财务洗澡”,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反正上市公司业绩已经很惨了,干脆让它一惨到底,这样新的会计年度起点低了,盈利就容易了”。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在日常经营、运作过程中,产生问题在所难免。而上市公司为了掩盖某些方面的问题,有可能通过财务大洗澡的方式进行“消化”,最终将问题消失于无形,类似现象在资本市场中并不鲜见。

无疑,上市公司“财务洗澡”行为,不仅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合理业绩,对市场环境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良莠不分乱象,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对此,从监管层到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本身,都有责任遏制和消除“财务洗澡”现象。

监管层是遏制“财务洗澡”现象的主力,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同时加强和细化交易所层面问询函、监管函发送力度,必要时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对违规公司立案调查,认定信披违规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投资者可依法起诉索赔。

上市公司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准则,在每个季度对应收款项、商誉、存货等相关资产计提做出减值准备的预测,而非粗暴地待到年底一次性计提。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应充分审慎接受业务委托,切实履行审计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以风险为导向,点出问题、警示风险,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切实承担起“看门人”的职责。

应该说,对于近年连续出现的上市公司“财务洗澡”现象,不宜继续放任。唯有加强监管力度,依法严惩违法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中介机构职责,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上市公司“财务洗澡”行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健康的资本市场。

如何下载电视家直播

电视家直播电视版apk

电视版电视家官网下载

电视家下载安装

上一篇: 不应低估利率市场化对调结构的意义
下一篇: 不得以理赔为营销噱头银保监会发文要求险企净化商业行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