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目前不具备大幅波动基础
人民币汇率目前不具备大幅波动基础 更新时间:2010-8-1 0:06:45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当前,我国不具备汇率大幅波动的基础,有条件保持灵活的汇率机制,也可以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今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此,易纲说,中国作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基于国内的考虑,自主作出了决定。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的最好选择。中国坚持这一选择。 易纲表示,目前人民币汇率离均衡水平,比十年以前已经近了很多。所以,现在汇率不具备大幅波动的基础。 对于人民币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预测,易纲称,如果有国家选择人民币作储备货币,我们也不阻挠,这是市场需求。“但是,我们要谦虚谨慎,还要韬光养晦。我们不去使劲地推动,我觉得这是一种最好的、最优的选择。”他认为,目前人民币离储备货币差得很远。 易纲说,早在1993年,我国就决定了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这一最终目标。易纲解释称,从理论上说,一般的可兑换货币,其汇率机制应当是灵活的。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或者一个比较成熟的新兴市场国家,它最终应当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 他说,我国人民币可兑换还没有一个官方时间表。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很大,发展又不平衡,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认识的统一上也更加困难。 易纲认为,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比较小。他分析称,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大概在2.5%-3.5%之间,日本应该是正增长,甚至比2%还要高一点,欧洲可能在0.5%-1.5%。易纲认为,这样的结果肯定称不上“二次探底”。他同时提醒,美国的房地产和就业情况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易纲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全年可达9%以上,这应当说是相当高的增长了。易纲说,中国现在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基数越来越大,增长率肯定应该逐步慢下来。而另一方面,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已经到了空前紧张的时候。他指出,中国经济更应该关注增长的质量,这就是现在要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