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政策一季度或密集出台 亮丽数据藏多重矛盾
紧缩政策一季度或密集出台 亮丽数据藏多重矛盾 更新时间:2011-1-22 9:31:00 毫无悬念,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最终亮丽收官。
1月2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经济数据:全年GDP同比增长10.3%,CPI同比增长3.3%。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言:“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但是,高速增长的经济难掩重重矛盾。
法国巴黎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0年经济增长中存在很多矛盾,比如保增长的政策过猛,强化了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投资力度,从而导致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被挤压;另一方面,从统计局数据推算,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达到了70%左右,这显然对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所不公。
此外,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增长过快,居民收入长期不能与GDP同步;虽然经济增势强劲,但经济晴雨表股市表现却全球最“熊”……这些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在今年亟待管理层解决。
左小蕾、巴曙松等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今年宏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收紧货币政策则是应对通胀的首选。
一张不得已而为之的宏观调控紧缩路线图呼之欲出。
“今年一季度很可能将会是政策调整与出台的密集时期。”巴曙松说。
交行发布最新报告也预计,2011年上半年可能出现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三率齐动”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局面。
“如果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要在防通胀和保增长之间二选一的话,我建议选择防通胀。”德意志银行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他认为,今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会异常严峻,如果政策出台不果断,后半年可能要出台更多更严厉的政策应对通胀问题。
形势复杂数据完美
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可谓瞬息万变。
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11.9%,一路下滑到四季度的9.8%,上半年还对经济过热担心,年中就被下滑风险所取代,到了年底又开始防通胀。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最终全年10.3%的经济增速无疑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而身处其中的企业,或许更能体会到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压力。
唐山一家钢铁贸易公司经理孙久财告诉记者,去年4月开始钢价回调,2009年年底以来钢价上涨赚的钱基本又都赔了进去。他甚至退出了钢厂的协议户,不再定期从钢厂购进钢材,因为定期购进只能砸在自己手里。但到了第四季度又峰回路转,钢材价格每天都在涨,他此前滞销的钢材不但销售一空,还因此小赚了一笔。
数据显示,2010年GDP同比增长10.3%,远高于8%的预期目标;而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长9.8%,略高于三季度的9.6%。市场此前预期在紧缩货币政策出台以后,经济增速可能略微放缓,但实践证明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另一方面,备受外界关注的CPI同比增长3.3%,这与政府制定的全年CPI在3%左右的目标也基本相符。虽然下半年居民普遍感觉物价水平偏高,但是去年12月份的物价相对于11月份的物价,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国泰君安分析师周文渊分析,CPI在去年12月份回落显示出政府在调控物价方面的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2011年推高通胀的条件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比如欧美经济体持续量化宽松,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货币超发的滞后效应;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的上升,再加上翘尾因素等等。
“2010年经济增长符合心理预期。”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暗藏多重矛盾
然而,宏观经济数据面下的种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1月20日,早盘A股市场在低开后一度企稳,但随着CPI数据的公布,市场又产生了一波杀跌。最终收盘沪指失守2700点整数关口,创下本轮下跌的新低。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表现似乎越来越背离:沪指从2009年12月31日的3277点,经过了大跌大涨的洗礼之后,截至2010年12月31日,沪指报2808点,全年下跌469点,跌幅14.31%,在全球股票指数涨幅排名中排倒数第三,仅略强于身陷欧债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
此外,2010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37.9%,主要效益指标创历史新高,但是民营企业却受原材料、汇率等影响,利润微薄。
“目前是工厂的生产旺季,今年比去年来说订单有所回升,但是细算下来,反而不赚钱。”东莞市虎门镇博头工业区智新制衣厂老板刘志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出了他的苦衷。
刘志新告诉记者,2010年以来,皮革、纺织面料、陶土、化纤等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10%左右,这些因素导致本来就微薄的利润大大下降。工厂刚做了一批订单,但由于成本的上涨,却亏了十几万。
“2010年实际上是民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甚至比金融危机时还困难。”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2010-2011年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对本报记者表示,金融危机后,一部分民营企业被调控政策误伤,特别是在紧缩政策的情况下,得不到政策支持,贷不到款,生存十分艰难。
不仅如此,从国民收入分配来讲,企业利润的增长和政府税收的增长明显高于居民收入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价格较快上涨往往对政府的税收和名义收入很有利,对企业名义收入增长也很有利,但对于老百姓却很不利,老百姓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工资增长是有限的,低收入者在物价上涨面前困难更大。
依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投资在三驾马车中仍是一家独大:最终消费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8%。
宏调新方向
多重矛盾之下,更加考验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
实际上,高增长和低通胀本身就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过分追求GDP速度,通胀就来了,一味打压物价,GDP又下去了,失业就增多了。
发改委近日称,由于影响当前价格上涨的一些根本性原因并未消除,预计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将高位运行。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现在宏观经济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最迫切、最现实的就是如何抑制通货膨胀。
如果马骏做这个选择题,答案很明确,就是像汪同三分析的选择防通胀。
收紧货币政策仍是应对通胀的首选。本报记者采访获悉,政府已经开始着手绘制2011年紧缩路线图。
申银万国研究所向本报提供的分析报告认为,市场将经历从紧缩政策超预期到担忧经济情绪升温的过程。今年一季度初,物价、房价上涨的压力会十分显著,这意味着会出现密集的调控。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2011年上半年应该是紧缩政策密集出台的时期,特别是一季度。如果上半年政策紧缩力度不够,那么由于通胀预期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价格上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升等因素影响下,下半年可能就会很被动。
基于2011年物价“前高后低”的判断,巴曙松也做出了类似的预测。他认为,2011年上半年的部分月份CPI升幅很容易达到5%,甚至接近6%,这意味着决策者在一季度为实现2011年4%的CPI升幅目标将面临非常大的调整压力。
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巴曙松分析,政府在一季度不仅会“三率齐动”,甚至还会对部分投机性较强的产品物价实行行政管制和适度的资本管制。
马骏预计,基于央行对通胀的担忧,今年存款准备金率将会上调3次,每次为0.5个百分点;加息3次,每次为25个基点。他甚至建议央行应果断采取加息政策,因为“果断的加息可以打消投资者对通胀的预期”。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