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改方案二选一 石油巨头新轮布局开始
天然气价改方案二选一 石油巨头新轮布局开始 更新时间:2010-6-13 0:03:36 姜雷
就在天然气提价方案出台数日后。6月初,由国家发改委召集的,一场关于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闭门会议再次召开。本报独家获悉,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方案仍未有定论,到2011年,价格体制改革将全面铺开。
与会物价部门人士透露,前期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了很多方案,但最终还是会在“老气老价,新气新价”和“老气、新气加权平均”两种方案中二选一。据了解,中石化在川气东送上,就被认为是在执行前者的方案,而中石油则属意后者。
包括三大石油公司、各省发改委、物价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专家参与此次闭门会议。上述人士称,更多与会人士倾向于加权平均法。
价改目标
此次会议上,决策层制定了价格改革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要通过价格调整,解决国内外天然气价格倒挂的问题。长期目标则是实现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只对上游的管网和输配进行监管。
目前中国天然气仍然实行国家统一指导价格,这就导致以国际价格进口天然气的三大石油公司承担了高额的成本压力。201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预计将达到150亿立方米。
中石油人士称,国家目前要求进口气销售价格与国产气同价,这将使中石油从中亚进口的西气东输二线面临巨额亏损。据测算,相关亏损额可能在50亿元左右。
据了解,此次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一个大背景是,对于天然气的使用,相关部门要求,保护国内资源,在适度开发的基础上,加大国际资源购买的力度。
不过,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价格背离,使得这一原则并不能得以贯彻。国内很多企业争相上马天然气项目,加大了对国内资源的消耗。数据显示,美国天然气价格是同等热值汽油价格的80%-90%,中国为30%。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指出,从热值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并不利于天然气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相关价格改革展开前,国家对天然气价格实施提价。接近国家发改委人士称,此次提高天然气价格,一方面缓解企业成本压力,更重要意义在于抑制生产企业低效率使用天然气。记者了解,此次提价受影响更多的是工业用户。
方案待定
2008年成都会议开始,国家发改委就已经着手制定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先后听取过三大石油公司、各省物价局、下游燃气公司、各路专家的建议。目前只是形成了一份关于价格改革的原则性报告。
本报获悉,目前最终的定价方案仍然没有最后定论。国家发改委希望从“老气老价,新气新价”和“老气、新气加权平均”两种方案中二选一。
“老气老价,新气新价”的思路是,新增气量 与国际标准气价挂钩,存量气则执行原有气价。
去年10月开始运行的中石化川气东送项目的定价模式,就被认为是这一思路的试点。根据当时通知,川气东送出厂价不再分档,直接确定了1.28元/立方米的基准价,最终价格由供需双方确定,可上下浮动10%。
目前,中石化受制于上游资源不足,全年天然气产量仅85亿立方米,在三大石油巨头中排最后。
中石油则是“加权平均法”方案的支持者。按照加权平均法,目前,中国城市天然气价格包括出厂价、管输价、城市管网价三部分。出厂价加管输价形成门站价。
价改方案中,包括存量气源、新增气源、进口气源等不同来源的价格、管输费等会通过相关的方式进行加权平均,然后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一个门站的销售指导价格。实现价格改革后,出厂价、管输价将由各大油气公司自行定价,但价格不能高于发改委制定的加权平均后的门站指导价格。
中石油目前国内天然气产量居首位,2009年达到了680.97亿立方米。与会人士称,如果采用加权,能够使国内气价和国际气价迅速接轨,中石油国内自产气多,加权后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不仅是控制上游勘探生产和中游管输的二大石油公司存在利益博弈,下游终端负责配送的城市燃气供应商也在博弈。对于加权平均方案,包括化肥、发电行业在内的很多企业人士都认为,方案实施后,下游价格一步到位,将大大增强企业的风险。
巨头忙布局
无论采取何种价格方案,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企业都将成为价格改革的受益者,他们已经展开了新一轮的布局。
6月10日,中石油宣布,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天然气购销框架协议,乌方将向中国每年供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石油已经成立了专注于城市燃气的昆仑燃气公司,并收购中油香港,依靠上游气源支持,开始在下游布局。
2009年,中石油陆续将旗下的燃气公司纳入到昆仑燃气旗下,集中统一管理,并且在多个地方城市,利用西气东输二线铺设的机遇,与地方政府合作,在提供管网和气源,将下游的燃气供应也抓在手中。
最新消息是,慢半拍的中石化也加大了对天然气业务的整合。记者了解,中石化正在重组旗下天然气业务,在原来川气东送指挥部基础上,组建天然气工程项目管理部,专责天然气领域的开发、布局及管道建设运营。
记者了解到,中石化在川西新场气田新增探明储量1211.2亿立方米。今后中石化上游业务主要由该项目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