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外汇监管和服务水平
全面提升外汇监管和服务水平 更新时间:2010-3-5 0:03: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了涉外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证明,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对中国有利,改革开放使中国迸发出无穷的能量和竞争力。到2008年末,我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额均位居世界第三,全年出口和进口规模分别超过1.4万亿美元和1.1万亿美元,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7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8526亿美元;国内7000多家企业设立超过1万家境外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美元。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约4800万人,在外各类劳务人员约74万人,在海外工作的留学人员达100万人以上,年进出境人数达1.76亿人次。大规模的跨境贸易、投资和个人活动,导致跨境外汇收支急剧增长。目前,参加国际收支申报的企业和银行约80万家,国际收支交易规模超过4.5万亿美元,较1982年增长81倍,较2000年增长5倍。 树立全球视野,深刻把握开放经济中外汇形势的变化 面对涉外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需要以全球视野来认识中国经济金融问题,需要在一个开放经济的框架下分析中国的外汇管理问题,理解这一框架的关键是不断提高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认识。在不断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已成为国际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频率和形式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之中,经济发展、开放度提高对外汇管理的挑战不断增大。在我国经常项目已经开放而资本项目仍部分管制的条件下,一旦市场出现明显的套利机会,很多资本项目交易容易借道经常项目实现跨境套利,正常的贸易和投资企业也会加快财务调整和资产的跨境摆布以规避经济损失。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资本外逃、截留外汇存于境外等行为大量出现,1998年资本项目甚至出现多年未见的逆差,1998~2002年,平均每年新增外汇储备不及300亿美元;而2003年以来,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呈现升值预期,加之美元利率持续走低,企业、个人和机构纷纷将境外资产调回并结汇,部分境外投机套利资金也借各种正常和非正常渠道,采取分散、渗透的方式流入,导致我国外汇收支持续大额顺差,2003~2009年,平均每年新增外汇储备超过2800亿美元。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较大波动。2009年第一季度,外汇收支活动放缓,外汇净流入急剧下降;进入第二季度,在国际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国内经济回升向好以及国内股市和楼市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带动下,外汇净流入规模持续增加。2009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2.39万亿美元,较2008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 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2009年外汇管理部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总体部署,适时调整外汇管理方向和重点,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多项措施:改进跨境资本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