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存款产品迎变局度小满、腾讯等多个平台均“下架”
继六大行终止“靠档计息”后,近日,互联网存款产品也迎来调整。
12月18日,蚂蚁集团支付宝悄然下架银行存款产品。随后,腾讯理财通、度小满金融、滴滴金融多个互联网平台纷纷加入“下架”队列。
截至目前,互联网存款产品基本已难觅影踪。
1
互联网存款迎“下架潮”
“互联网存款产品好像‘消失’了。” 12月21日,打开某互联网平台查询存款产品的成都市民陈女士发现,相关产品已然“下架”。
事实上,这一波互联网存款的“下架潮”,早在12月18日已悄然开启。当天,蚂蚁集团率先对支付宝APP上的银行存款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金融投资报记者查询发现,截至目前,支付宝APP“理财产品”频道已经没有“银行存款”栏目。
继蚂蚁集团之后,度小满金融、腾讯理财通、滴滴金融等平台也相继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抱歉,当前还没有产品。”12月21日,某互联网平台银行精选频道显示,此前,在该平台,储蓄存款产品一度在理财产品“人气榜”名列前茅,而目前已难觅影踪。
总体来看,上述互联网平台普遍表示已停止新增上线互联网存款产品与新用户购买相关产品,目前相关产品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已购买相关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而“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业务的关注”,是相关产品下架的主要原因。多个平台普遍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监管动态,并严格落实监管相关规范和要求。”
2
“分段付息”变相抬高利率
因利息远高于一般存款,今年以来,互联网存款产品受到了不少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而在规模激增的同时,其风险亦引发监管部门关注。
“存款的流动性特点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此类金融业务,属‘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也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在12月15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这也是11月以来,其再次提及互联网存款产品风险。
在孙天琦看来,互联网平台存款的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其中,如通过分段付息等方式变相抬高存款利率,扰乱存款利率市场机制;高风险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饮鸠止渴,流动性隐患突出;中小银行高息吸收存款必然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增加等。
“部分银行通过缩短付息周期或发放加息券、现金奖励等方式变相提高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利率,直接突破利率自律定价机制上限。” 孙天琦指出,如某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每3个月为一个付息周期,利率高达4.1%,而3个月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仅1.1%。
事实上,“按期付息”并非个例。金融投资报记者此前调查发现,截至12月15日,仍有多款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产品选择按期付息。这些按期付息产品的付息周期在7天到1年不等,利率普遍在3%以上,同时还有多款按期付息产品利率达到或超过4%。
3
准入资质和标准待明确
联合资信中小商业银行专题研究报告显示,为保持存款业务在当地的竞争力,中小银行将定期存款利率上浮至同业较高水平。“考虑到现阶段中小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叠加市场环境和同业竞争等因素,各家金融机构对存款资源的竞争加剧,中小银行为保证存款规模,存款利率将变得‘易上难下’,从而对未来净息差水平带来一定下行压力。”
截至目前,监管部门尚未正式出手规范互联网存款产品。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根据近期监管动向,互联网存款业务严监管或已临近。
“互联网平台存款是伴随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发展出现的银行开展负债业务的新东西。对于这类传统金融的新业务模式要深入研究,完善规则制度,由于涉及公众和存款,必须依法加强监管。” 孙天琦指出。
具体而言,孙天琦建议,应明确银行准入资质和标准;研究出台针对高风险银行吸收存款行为的有关法律法规;针对新业务模式的新特征,完善审慎监管指标和有关规则;严格规范互联网、APP等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完善存款保险偿付规则,避免金融机构滥用存款保险法定偿付标准、搞资金价格竞争;严禁平台对存款“集中比价―竞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促进有效竞争和稳健的金融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