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首次集体迈入人均GDP超2万美元阵营
北上广深首次集体迈入人均GDP超2万美元阵营
摘要
人均GDP超2万美元并非一个简单的纸面数据,其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质量以及产业的升级和带动能力。城市与人
人均GDP超2万美元并非一个简单的纸面数据,其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质量以及产业的升级和带动能力。
近日,有媒体通过梳理中国各城市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并以2017年末各城市常住人口为基准,发现有15个城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覆盖人口1.5亿。其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第一次集体迈入人均GDP超2万美元的阵营,尤其具有象征意义。
15城步入初等发达地区阵营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在2万美元以上的是初等发达国家;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的是中等发达国家。前述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15个城市分别为深圳、东营、鄂尔多斯、无锡、苏州、珠海、广州、南京、常州、杭州、北京、长沙、武汉、上海、宁波,总人口超1.45亿。同时,天津、佛山、青岛等城市的人均GDP也接近2万美元的门槛。
除了东营、鄂尔多斯两个资源型城市之外,其余13个城市基本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这当中的样本意义不言而喻,因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城市类型:北上广深尽管处于人口疏解的阶段,依然齐刷刷步入初等发达地区阵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见一斑;其余城市也均为各自的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向更大规模城市前进的过程当中。
一个地区经济的崛起以及经济质量的发展状况,主要看其城市的发展状况,中外莫不如此。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加速阶段,半个月前又刚刚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这13座城市势必成为都市圈建设的领头羊。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都市圈概念,还是城市群概念,抑或是湾区经济概念,任何经济发达的代表都是以城市,尤其是核心城市为中心的。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韩国的首尔等,都是国家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中心城市。这就是城市之于一国经济的指标性意义。
在未来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也是以都市圈、城市群以及湾区的崛起为依托的。而目前达到人均GDP2万美元的13个非资源型城市,均处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中,而且也都是国家各类都市圈、城市群、湾区规划中的中心城市或副中心城市。
13城将成为都市圈建设领头羊
人均GDP超2万美元并非一个简单的纸面数据,其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质量以及产业的升级和带动能力。仔细观察会发现,这13个城市201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除北京和上海的经济增长率与全国水平持平外,其余城市的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指导意见》要求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超大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边城市(镇)疏解,推动中小城市依托多层次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吸纳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之所以说这13个城市势必成为都市圈的领头羊,一是这些城市已经形成了人财物各项生产要素的磁吸和集聚效应,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具有辐射带动的能力;二是基于其经济质量已经达到初等发达地区的水平,且依然在高速发展当中,应当承担起辐射带动的责任。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优化,又有利于激活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这13座城市迈入人均GDP2万美元阵营,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城市都市圈发展的基础和底气。
中国城市的数量不仅多,而且发展质量高,通过这些城市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完全有能力推动中国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像部分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等会出现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正是因为其人均GDP超2万美元的城市数量太少,难以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因而,15个城市人均GDP破两万美元,无论是之于其所在区域,还是之于全国经济格局而言,都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