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应该为石油危机做准备
全球应该为石油危机做准备 更新时间:2011-2-25 10:41:24 埃及上月的动荡令苏伊士运河面临被关闭的风险,这让石油交易员们惊慌。眼下,占全球石油产量约2%的利比亚似乎也处在内战边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随着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世界必须对油价的进一步波动做好准备---如果沙特阿拉伯或其它国家的石油生产中断,世界有可能陷入一场真正的危机。
这一形势促使政治活动家和政客们匆忙翻出自己的老一套说辞。一些人呼吁扩大本土石油生产;还有人主张发展石油替代品。但两种办法都不会有太大效果。替代品的确有潜力可挖,但需要数十年时间才能达到有意义的规模。扩大本土石油生产更加没有指望:新增供应不会让消费者免受全球油价大幅波动的影响,而增加产出也只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种办法都值得考虑,但我们还需要一个短期危机管理计划。
此类计划的着眼点,必须是对战略石油储备采取协调做法。这些储备可以起到抵御全球市场动荡的缓冲器的作用,这意味着,如果石油供应减少,或运输路线中断,就动用储备,以稳定全球市场。但问题在于,人们仍不清楚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动用这些储备。当前形势还没走到这一步,而国际能源机构负责人向市场保证,必要时可以动用储备。如果动乱蔓延至沙特阿拉伯,释放储备无可非议,但对于影响不那么严重的扰乱,政策就有些模糊。
沙特阿拉伯产量下降,对市场的冲击会尤其严重。该国被卷入动荡的可能性非常低,但考虑到后果的严重性,即使概率很低也不应忽视。由于邻国巴林仍一团混乱,不安定局面蔓延至沙特阿拉伯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但如果日产量约200万桶的阿尔及利亚继利比亚之后也停产怎么办?IEA必须划定行动底线,以阻止市场先行恐慌。
较富裕的石油消费国也必须加大努力,敦促中国和印度加入新的全球石油储备协调释放体系。单个国家的储备在应对油价波动方面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西方---由经合组织出面---通过IEA来协调其储备的释放。但随着石油需求转向亚洲,应对供应冲击的责任也必须随之转移。但没有人真正清楚,中国领导人对于中东目前的危机会做出何种反应。人们也不清楚,他们将如何应对油价的大幅上涨。
争取中国和印度合作的努力至今未能成功,部分原因在于两国都不是OECD成员国。若要加入该组织,两国还必须让本国的石油市场变得更加透明。或者,各方应发展一种新的合作机制,就积累和释放储备的基本规则达成广泛共识。这也许可通过20国集团来协调。储备管理也应该与透明度要求区别对待。
还有必要对石油市场的投机活动采取新手段。2008年油价飙升至每桶147美元,促使G20正彻底修改相关规则。不过,当时油价飙升是由经济因素---尤其是中国需求的激增---推动的,而不是地缘政治冲击。可以理解的是,回应也聚焦于如何最有效地应对未来的类似情况。
不过,一旦沙特阿拉伯或伊朗的石油供应中断,可能会引发不同类型的投机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投机者将对难以预料的政治变化做出反应。随着惊慌的交易员囤积石油,作为保险措施,波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考虑并准备针对地缘政治压力异常大的时期的投机活动出台新的特别限令,无疑是明智之举。
这些措施都无法取代全球能源经济长期转型的必要性。但即便有这些更加全局性的想法,也不应忽视应对当前问题的短期措施。我们不知道,刚刚全球化的经济将如何应对一场猛烈的地缘政治油价危机。但我们应该在付出沉重代价才找到答案之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