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极速回应市场关切一连串改革酝酿中涉6方面(附解读)
“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科创板的下一步改革方向吸睛无数。
5月29日晚间,针对两会热议的科创板问题,上交所在总结了科创板成绩之后,称将以问题为导向,从优化“资本供给”和“制度供给”入手推动下一步工作,具体涉及6个方面的政策。
制度供给方面:
1、最受市场关注的是,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
解读:A股推出T+0交易制度,市场曾对此有猜测。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认为,科创板本身是一个创新型板块,T+0可以先在科创板试行,因为科技创新公司不确定性强、风险大,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风险也很大,宽出宽入。风险大的市场,应该推出T+0交易。T+0交易最大一个特点就当日可以止损。而单次T+0交易制度,则可将T+0可能存在的风险减小。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2、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政策
解读:在更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的同时,在量化指标、披露时点和披露方式等方面做出更有包容性的制度安排。目前科创板有专利诉讼事项的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医药企业研发情况的披露等针对科创型公司特点的信息披露事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信披政策,这意味着未来科创板的信息披露将让市场更加充分了解相关企业情况。
3、加大股权激励制度的适应性
解读:推出股权激励对科创公司来说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的已上市科创公司将之视为人才竞争的手段,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上述政策的推进有望吸引更多的上市公司进入科创板,同时,大幅提升科创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
“资本供给”方面:
1、构建更为高效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制度
解读:科创板首单并购重组的审核周期并未给市场带来太大的惊喜,业内有建议称,有些问题可以在预案或草案发布后、股东大会之前就问询,可以和日常监管更好结合,也可以出一些审核问答、信息披露方面的指引,提高并购重组效率。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出市场化和便利性安排。
2、研究推出鼓励吸引长期投资者的制度
解读:这将为市场提供更多长期增量资金,稳定投资者预期、熨平股价过度波动带来的市场损伤。
3、完善股份减持制度
解读:就在不久前,科创板对减持制度进行创新,引入非公开转让制度。进一步完善减持制度,旨在平衡好大股东正常股份转让权利和其他投资者交易权利背后的利益需求,满足创新资本退出需求和为股份减持引入增量资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非公开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已结束公开征求意见,正根据征求意见抓紧推进规则落地和业务方案落实。
科创板“成绩单”
与此同时,科创板也上交了一份“成绩单”。截至2020年5月27日,上交所已受理304家企业提交科创板发行上市申请,除已完成审核的企业外,仍在审核中的企业110家。受理企业整体呈现出不少鲜明的特点。
产业行业聚集度较高。现有受理企业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34%,生物医药产业占21%,高端装备产业占19%,新材料产业占11%,节能环保产业占7%,其他科创产业占8%。
上市标准选择多元化。5套为科创企业度身定制的标准均有企业选择,基本实现了中国科创企业当前发展现状的全覆盖,并有3家企业选择了高度包容科创企业特征的差异表决权/红筹企业“市值+收入”标准。总体看,最近一年未盈利企业21家、红筹企业和存在特别表决权架构的企业各有1家,另有1家企业同时具有红筹和特别表决权。
科创属性和成长性明显。304家受理企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29%,研发投入占比10%,发明专利45项,近一年营收增长率达37%,科创属性和成长性较为明显,发挥了支持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
地域具有一定的集中性。从注册地来看,申报企业地域来源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企业聚集度高度相关,较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
至今年7月22日,科创板完整运行将满一年。从制度变革到效率变革,科创板的开局基本符合预期。首先是公司价值得到了应有体现。目前共有105家企业挂牌上市,总市值超过1.5万亿元。
目前已上市的105家企业,从受理到报会注册平均用时121天,整体用时远短于规则规定的6个月;发行价格中位数48倍,日均交易换手率从开市初期的3%~6%降至今年的1%~2%,初步展现了科创板对助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资本要素市场与科创企业对接力度及广度的应有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