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富策略说说A股的那些“粽子概念股”
乾富策略说说A股的那些“粽子概念股” 2021-06-14 173 0 四花争奇斗艳,九饺子争奇斗艳。端午节假期又来了。今年,随着中国老字号五芳斋全力冲击a股,粽子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当季美食,而是成为了资本加持、华丽转型的新“网红”。除了五芳斋,还有哪些上市公司也是端午节粽子市场的强劲竞争对手?
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消息,今年6月4日,浙江五芳斋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芳斋”)披露了IPO招股说明书,计划登陆上交所主板,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2518只。575万股,募集10。56亿元,主要用于产能提升和信息化建设五大工程。
“五芳斋”始于1921年,2004年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公司也是中国首批“中国老字号”企业。公司粽子制作方法源于传承数百年的传统工艺,制作技艺于2011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公司主要从事糯米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嘉兴和成都设有两个生产基地,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覆盖商业、连锁店和电子商务的全渠道营销网络。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基于丰富的战略,通过直销、合作经营、加盟、分销等方式建立了474家门店,有效提升了公司产品的销量。
目前,五芳斋已经形成了以粽子为主导的产品群,集月饼、汤圆、干富饼、蛋制品等米制品于一体,其中粽子系列收入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2018年至2020年,公司粽子产品销量为4。11亿,4。8亿零3。66亿,产销率分别为96亿。93%、99。36%和100。70%。2020年公司粽子业务收入16。4亿元,贡献率占70%以上;相比之下,收入为1。8亿元的月饼系列贡献率只占8%左右。
但从招股书上也可以看出,2020年五芳斋业绩有所退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粽子系列产品销量下降,其中直营零售环节销量下降24。66%,得益于电子商务零售额的快速增长,销售额增长了30%。44%。
收入数据方面,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有24家。23亿元,25。07亿元和24。21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3.5%。47%,2020年比上年下降3。44%;同期,9698家公司属于母公司所有者。50万,1。63亿元和1。42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68%。21%,2020年比上年减少12。90%。
与消费者的传统认知不同,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粽子这种承载传统文化的食品,也逐渐从一个简单的端午节标志,变成了市场上的新宠。一方面,粽子延续了传统时令食品的功能,其礼品属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礼盒粽子、福利粽子等礼品粽子逐渐在礼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另一方面,粽子以其独特的味道和多样的品种,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成为日常方便食品之一。
从五芳斋的销售数据来看,浙江、江苏、上海等华东地区销量领先全国,粽子已经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早餐和主食之一。粽子以其方便快捷,淡季的界限日益弱化,促使其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据统计,2015年中国粽子市场规模为49。16亿元,到2019年将增加到73。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0。53%。未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推广,方便粽子食品的属性被叠加,预计粽子的市场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粽子行业的整体总量处于较高水平。根据上市公司和披露的数据,自2012年以来,粽子行业的平均毛水平波动在40%左右,总体波动在合理范围内。五芳斋的毛利率优于上述两家企业。2018-2020年,五芳斋综合毛利率45。24%、45。43%和44%。57%。
目前,国内粽子市场尚未建立高壁垒,呈现以下三个特点。首先,行业内大企业很少,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上有大量小作坊起步的小型粽子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充分;其次,行业内民族品牌较少,地域品牌更加突出;同时,由于行业集中度低,行业存在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等缺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五芳斋在资本市场上脱颖而出。根据艾传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端午节中国粽子品牌排行榜单TOP10》,从企业综合实力指数、全网媒体传播态势评价指数、用户口碑监控指数、专业教师团队评价指数等方面对粽子品牌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五坊寨、北京稻香村、甄珍老、知味关、三泉、朱老达、全盛、杏花楼、李口府、田明顶等十家食品企业凭借综合实力成功上榜。从榜单来看,传统粽子品牌更受消费者欢迎。前三名的五芳斋、北京稻香村、甄珍老,都是老字号,五芳斋占96%。黄金指数3高居榜首。
在粽子制造和销售领域,五芳斋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北京稻香村、嘉兴甄珍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桃李面包等。在月饼等糕点的生产和销售中,
售领域,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广州酒家、元祖股份、香港美心、杏花楼等公司。
据《财经》新媒体,对于老字号五芳斋入局资本市场一事,加华资本宋向前表示,消费行业看上去门槛低,其实竞争壁垒非常高,因为时刻有创新压力,玩家们要对消费行为、消费市场的变化有非常强的捕捉能力。目前很多老字号品牌不具备这个能力,他们做到一定规模就容易“躺平”,躺在过去的品牌势能上,躺在原来的消费认知上,慢慢就失去了应有的竞争能力和活力,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被打得抬不起头来:“很多老字号退化得厉害,是因为那套可行的底层逻辑被丢掉了――缺乏品牌的刷新因子,缺乏产品的迭代更新,尤其是缺少对消费者的尊重和对市场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