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年底的一天晚上,赵新先请泰国正大集团的老板吃饭,该老板无意间说他收购了一家中药针剂厂,销售很火,赚了一大笔。寒暄一会儿后,赵新先站起来说不好意思,上了洗手间,关上门,他掏出手机给爱将曾晓春打电话,要求他放下手上的事情,火速进川,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雅安制药厂。
曾晓春是最早随赵新先到深圳笔架山创业的5个人之一,也是军人。接到赵新先的命令,在外地出差的他,第二天就赶到四川雅安。
十多天之后,1995年11月11日,曾晓春怀揣450万元支票站到了雅安制药厂门口,紧闭的大门上挂着一把大大的锁。厂里的主要领导还与地区领导在办公室里理论:为什么要让三九来控股?
雅安制药厂,是赵新先主动搜寻的猎物。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中的一种新药型,也是中药的换代剂型,特点是科技含量高,见效快。赵新先对中药注射剂情有独钟,从70年代就致力研究,先后研制出了50多种中药针剂,还撰写了《中药注射剂》一书,被称为中药现代化历史上填补空白之作。在南方药厂的三九胃泰等产品畅销市场之后,赵新先就想进入中药注射剂领域。但是,生产中药注射剂,需要各种手续和产品申请,非常烦琐,耗资巨大不说,还非常耗时。赵新先不得不另辟蹊径,四川雅安制药厂进入了他的视野。
雅安制药厂建于1958年,是国内生产中药针剂最早的厂家之一,生产经验丰富,技术力量强,原有16个中药针剂品种中的参麦、生脉、参附等6个品种除肌肉注射外还能静脉给药,雅安制药厂也是国内生产静脉针剂品种最多的厂家。1994年,年产上亿支中药针剂的雅安制药厂,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年产值只有1349万元,销售收入1042万元,税金58万元,利润仅有2万元。
曾晓春进川是三九送来的及时雨,事情很快谈妥,通过香港三九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700多万元,以占有80%的股权的形式收购雅安制药厂,成立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曾晓春担任雅安三九总经理。
兼并雅安制药厂之后,赵新先在雅安三九开始实行国际医药界比较流行的销售总代理制,并选择三九医药贸易公司作为总代理商。三九医药贸易公司凭借广泛的销售网和推广技巧,在一年之内使雅安三九的中药针剂销售额达到一亿多元。
三九并购雅安制药厂成了集团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成为三九并购史上的一次“并购样板”。1996年,雅安三九利税2000多万元;1997年,5000多万元;1998年,7500万元;1999年,达到9000万元。资产规模相比并购前扩张了几十倍,4年累计向地方上缴利税达5800多万元。
1995年年初,三九集团提出“进行二次创业,把三九企业集团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当年,三九收购雅安制药厂,被看做是大规模收购兼并的开始。
1996年5月,三九集团在深圳的观澜湖召开扩大会议,探索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途径。赵新先在会上动员有条件的企业,不要盲目上新项目,而要通过兼并收购,盘活存量壮大自己。他说,社会上有这么多资产闲置,是三九下山摘桃子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
1996年年底,三九集团又在河南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提出“到老少边穷地区创业,到革命老区创业”的发展战略,把集团在沿海开放地区形成的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优势与内地,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帮助这些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
1997年7月,南方药厂投资兼并会议上,赵新先主持总结了南方药厂兼并收购的经验,提出“扩大规模是手段,增创效益才是目的”的基本原则,要求兼并收购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兼并收购工作。
三九集团的收购兼并一发而不可收。1995年之后,三九集团派出60多名干部,奔赴全国各地,成立投资管理公司,从事收购兼并工作。各省的这些公司最初只有几个人,与集团是事业部的关系。投资管理公司在找到合适的企业之后,通过合资联营、参股控股、租赁、兼并收购,以及委托代理等形式,取得企业的经营权。从1991年以南方药厂为主体组建三九集团,到2001年的10年间,三九集团已拥有56家二级企业,100多家三级企业,总资产达到186亿元。这些企业有100多家是收购兼并扩张的成果。三九旗下企业遍布除西藏之外的内地各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药企业。
三九如何进行大规模的全国并购?
第一,谁谈好的项目谁去干。当时,三九品牌红遍全国,赵新先每到一个省,都是书记、省长出面接待。到了市里,就要惊动五大班子,当地媒体都要突出报道。全国各地的企业都跑到深圳三九集团总部,排着队要求三九兼并。当时,国内收购兼并刚刚兴起,卖给外资和民营企业,还有些别扭,怕人说三道四,三九集团是国内响当当的大型国有企业,让三九来兼并,不会犯错误,不会惹闲言,还是一份耀眼的政绩。
赵新先介绍,谈100家企业,才可能确定一两家收购对象。三九收购兼并100多家企业,也就是说谈了数千家。那几年,赵新先的主要工作就是考察拟收购的企业。集团有一个投资部,主要负责选择项目,洽谈、处理收购事宜。当然,大部分权力放在了各省派出的要员身上。即使是这样,也难免挑花了眼,没有找准或找错收购对象。赵新先索性出了一个绝招:谁谈的项目谁负责,谁确定的收购对象,谁就去当领导。这样既解决了责任问题,也解决了人手少的困难。
第二,一个企业派一个人。收购兼并一个企业,三九一般是派出一个人去负责管理运营。赵新先认为,派一个人去,能够减少文化上的冲突,便于开展工作。如果派一个班子去,就给人大换班的感觉,原来的领导层就会有抵触情绪,甚至操纵职工抵制,对工作开展反而不利。
第三,输出机制不投钱。20世纪90年代的大并购可谓正逢其时。为号召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可以跨地区兼并,可以挂账免息,所欠利息可以减免,贷款三年后再还,三年以上的呆坏账可视情况予以冲销等。赵新先号召跟随他创业的一批骨干出去“搞兼并,抢资源”。他认为,已经拥有区位、行业和市场优势的三九,唯一缺少的是自然资源优势。三九集团收购的企业,大多没有投入资金收购。也就是说,当地政府把企业“送给”三九来管理,“送给”三九集团股份,三九集团付出的是机制、品牌、渠道等无形资产。机制、品牌、渠道,被赵新先称做三九收购兼并“三件宝”。